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马艾兰
[导读] 文学素养包含的内容范围比较大,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传播、交流等行为以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准
        马艾兰
        太原市第二十中学校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文学素养包含的内容范围比较大,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传播、交流等行为以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准,一般指的是在文学领域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练就不是一天就可以达到的,不仅是需要天赋,还需要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本文主要分析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素养;提升;提高自身
引言
        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对我国传统诗词主旨、语法规律以及散文等著作进行的分析和探究,促使学生可以从多种方面来理解知识,提升学生自身的汉语言学习技能,为了防止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著作的理解出现偏差的现象,那么教师就需要展开教育,引导学生来学习中国语言的精华以及各类写作技巧。
一、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部分教师没有在授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准确的输送课本中的文学内涵,没有体现出课本的价值。在语文教学的时候,仅仅简单的将文学作品当中的内容以及思想点拨到位,来迎接考试,就没有达到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并且,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汉语言涵盖古今中外文化的精髓,教师理应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更深层次的含义,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学生假设只能机械的背诵出古诗来对付应试考试,这就直接与语文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在语文课堂中必须创设出浓厚的文学气氛,并且让学生感悟文学的内涵,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有提高人、净化人、塑造人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做到“文武兼备,内外兼修”,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有利于改善以往“灌输式”的陈旧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有利于丰富他们的词汇量,促使他们将语言知识灵活应用于写作中,进而提升其整体写作水平。另外,当学生具备良好文学素养后,能正确辨别美丑、善恶,能拥有美好的心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提升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的途径
(一)学习范围扩大
        在高中授课过程中,教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但是因为课本内容有着过多的局限性,很多文章只是节选著作的一部分。不够完整的文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理解,阻碍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想最大程度实现教学的成效,就需要引导学生多去阅读课外知识,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安排学生去图书馆或者是阅览室进行阅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用音频或者是图片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与教材相关的电影或者是话剧,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图片以及视频要比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比较清晰、完整,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像很多课文当中,只节选了一部分,学生甚至都分不清当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具体特征,阻碍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利于文学素养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可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学习,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此文讲述了一个封建礼教制度下的爱情悲剧,教师可列举其他经典爱情悲剧与之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共鸣,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后,为学生推荐相同主题的文章或短篇小说,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经典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学生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但总会有学生匆匆浏览了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为保证课外经典阅读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书写读后感,完成对作品的思考与内化。


(三)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是他们的主观判断仍较为片面,极易受到自我意识与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自己的阅读成果为示范,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以宋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宋词专题赏析课,以苏轼词的豪迈、李清照词的婉丽为样例进行讲解,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发类似的宋词小专题,让他们在交流中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增添与经典文学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逐渐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当然,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制定好相关的教学策划,严格、精细地筛选合适的材料,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把控课堂上的纪律,在学生的情绪出现问题或者是学习态度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纠正学生。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详细、认真地解决学生的问题。重点是教师需要创设出一个活跃、愉快的授课课堂,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必须要遵守课堂上的纪律。高中生相比来说已经比初中生成熟很多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控制不住自身的情绪,一旦情绪失控,直接就会阻碍课堂的进展,破坏了学习计划,也给教师造成了困扰,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进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威慑力,可以把控课堂的秩序,有助于课堂顺利展开,学生的知识可以顺利接收,这是文学素养养成的基础条件。
(四)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语文老师不仅要传授教材和教材之外的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微课、多媒体、慕课、人人网等教育平台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多数学生在写作时表示没有写作素材,导致写作内容空泛,缺乏内涵。教师完全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有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是新颖且丰富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部分学生不擅长阅读纸质版经典文学作品,但是乐于采用视频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采用视频、图书、动画等多样化的方式学习经典文学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在《绝句二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相关知识,进而更深入理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含义。学生在自主学习这一知识时,了解到杜甫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学生在着手写作文时,可以借用古诗词中的知识来提高自己作文的内涵,进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五)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
        整本经典阅读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教学课程的教材内容是丰富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材料的相关内容,阅读和背诵《论语》和《孟子》等经典读物。许多作文题目都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材料作文,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作文材料就来自于周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该材料的意义,并着手梳理写作提纲,认识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的认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写作思路。教师可以适当地点化学生,并让学生理解该句所蕴含的智慧。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改进自身的授课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寻求出更适合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培养的有效方式,帮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为国家输送全能型、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柔霏.如何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学素养[J].智富时代,2018(1X):239.
[2]张恒业.如何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J].新课程,2013(11):53-53.
[3]马天平.新时期如何加强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J].神州,2018(36):92.
[4]宫为民.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9(4):26-27.
[5]刘红才.高级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剖析[J].学周刊,2020(4):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