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中军
(中卫市第十二小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一直不断提高着语文教学的地位,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语文教学也势必是水涨船高。对于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也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我们最终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更好的生活,去适应我们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脱离生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融会贯通,在生活中学习,更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会将我们的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避免造成知识与社会脱节现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机结合,实践思考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然,机遇与挑战往往是并存的,在挑战之下不断探索,高标准严要求的语文教学,从而也会带来很大的机遇,只要抓住这次机遇,便能够使现有的语文教学有质的飞跃,从而实现更加优质的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对于广大老师和同学们来说,这无异于是天降福音,对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于同学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教学体验,同时,也将学生的思想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学语文学习对于整个语文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小学语文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当然,小学语文学习中形成了学习习惯、学习思维以及技能方法等等,对于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影响甚大,这些东西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的学习,甚至是他们的整个人生。语文教学化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语文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加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应用学过的知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能通过生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避免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局面,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思维,避免与社会脱节。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势在必行。
一、小学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始终秉持着课本至上的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就是照本宣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学模式始终没有改变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疲惫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来兴趣。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主要的,在他们看来,实用性还是其次,最主要的就是有没有趣,有趣的东西,他们会花很多心思在它上面,也许这件事情并不是特别重要。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强制要求他们去学习,学习效果明显较差。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枯燥乏味,他们学起来就会味同嚼蜡,从而使得老师教的特别累,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好,简直是吃力不讨好。
(二).语文教学模式落后。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全靠老师讲解,全靠老师进行灌输,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这样得来的知识没有得到理解和掌握,就会特别容易遗忘。这样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利于孩子个人的成长以及能力的提高,从短期来看,也许孩子的分数比较高,成绩也能够名列前茅,家长老师也很满意。但从长期来看,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当他们在离开课堂以后,没有了老师的帮助,他们便什么都不会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低下,不会灵活变通。
(三).教学脱离实际,与生活联系较少。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根据课本来进行授课,始终秉持着课本至少的观念。对于这些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学习知识的时候,不会去思考,因为他们觉得书本上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更不会去与生活中的实际相联系。一直是单调枯燥的书本教学,对于书本知识以外的拓展完全没有,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被课本所束缚,知识脱离了实际,无法与整个生活联系起来,所以所学的知识就会显得特别的空洞,没有任何的实用性,从而形成了知识是知识,生活是生活,两者完全不沾边的局面。
(四).学生走不出课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一直强调课堂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只能在课堂这种小环境下,才能用到自己所所学的知识。现在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对于一些难题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将它们解决,但是呢,当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支支吾吾的,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样去解决,当然,这些问题在课堂中已经学习过无数遍,只需要稍微变通一下,便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完全走不出课堂,始终被课堂所束缚,从而他们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显得非常的低下。
(五).成绩至上的观念影响。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看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知识,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成绩较高,说明对于知识的掌握较好,,成绩低,说明对于知识的掌握存在很多不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也只会去关心自己的成绩,从而放松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有很多学生对于知识并不理解,但是通过他们的死记硬背,在考试中间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但是,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他们这群人中很多对于知识都不理解,完全只是机械式的记忆,这也就反映出了我们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这样就不是考验了一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而是考验记忆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现在很多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尤其是很多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平均年龄都在35岁以上,很多老师都还是用的他们那个年代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学效果很差。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进行,需要教师言传身教,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他们的思维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成绩,要以育人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光让他们掌握到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老师们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教师也可以运用这一特性,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启发学生。
(二).加强课本内容以外的知识拓展。首先,学习好课本内容,这是最主要的,熟练的掌握课本知识,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课本上的知识并不是包含了所有的知识,它只是很多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只是一味的学习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其他知识的拓展,从而就会使学生的发展单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所以,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课文以外知识的拓展,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拓展,学生能学到他们课堂上一些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对于知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增加他们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将课堂上学所学到的内容与课外知识联系更加密切,便于学生对于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所谓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这些生活场景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利用生活情景来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更加的有趣生动,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情景演示,变得更加的直观,易于理解。让学生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他们了解到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学习到一些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一课时,文章主要突出了司马光乐于助人,以及面对问题的时候沉着冷静,从侧面也突出了司马光的聪明,善于思考问题。当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司马光的乐于助人,以及面对问题的沉着冷静以及行动的果断。老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景,一只受伤的小猫在树上无法下来,需要学生想一些办法,在不伤害小猫的情况下,将小猫解救下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将小猫从树上救下来,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们的思考能力,想出一些解决措施,去帮助小猫解决困难,让它们能更好的理解乐于助人。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促进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增加语文教学的实践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不进行实践,也让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小学时期的学生们大多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的教学环境,呆板的让他们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的学习,并不是适合孩子们的授课方式。他们既然好动,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加深对于知识理解,让他们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往往比单一的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在学习《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的时候,课文本身的画面感就特别强,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扮演角色,将课文内容还原到课堂中来,学生们通过扮演对应的角色,通过自己以及其他人的表演,能够更加了解该人物的性格,了解整个故事发生的原委以及发展,对于其中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白雪公主这篇文章中,学生通过课堂短剧的表演,能够明白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表演的乐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三、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一个东西并不是看它的实用性,而是看它是否有趣,他们只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使整个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的活泼生动,将学生从原有的一动不动的听课模式中解救出来,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份兴趣的驱使下,他们便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获得相关的知识,而不是被动机械的接受老师的灌输。
(二).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课堂以内,对于课堂以外知识的学习较少,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只会用课堂内所学到的知识来考虑,这样去考虑问题就太过于片面。传统教学中,老师进行灌输,学生学到的一些知识都是既定好的,不需要他们再去进行思考,这就好比在吃饭中缺乏咀嚼的过程,不利于学生们个人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学生活化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将传统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于生活的思考,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彻底摆脱课堂的束缚,对于学生们以后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甚至让他们的整个人生变得更加的宽阔。
(三).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避免产生脱节现象。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而人文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出现,让语文教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加强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同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的提现出来,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可视化。同时,语文教学生活化能够让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使语文教学跟得上社会的发展,避免知识与实际生活产生脱节。
结束语
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进行怎么样的改革,语文教学始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出现,也很大程度上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认真做好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推进工作,努力探索,将会使语文教学达到历史新高度,当然,不能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成为一句空话,要让它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将生活带进语文课堂,促进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推动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润. 贯彻“行知”思想 “活化”语文课堂 ——中段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 (10):28.
【2】.王瑞卿. 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 (7)
【3】.王艳莉. “链接”生活 “保存”情趣 ——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 (31):87.
【4】.张晓英. 生活处处皆语文——略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 2012, (23):62-63.
【5】.朱元元, 胡方奇.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