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重军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崀山培英学校 422700
摘要:在我国有很多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但却缺乏像华罗庚那样的数学天才,通过长期的教学时间研究发现,这与缺乏对数学优等生的专门培养有关,因此,为做好数学优等生培养,文章将以初中生为例,分析初中数学优等生培养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初中数学优等生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等生
前言:数学优等生是指在数学学习上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数学方面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快速掌握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他们也往往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现代初中数学优等生培养还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一、初中数学优等生培养现状
尽管数学优等生遍布全国,各个学校也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但鲜有能够在国际数学比赛中获奖的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初中学校对数学优等生的培养只停留在快速解题与提升他们的反应速度上,这样一来便导致他们的解题能力较强,准确性较高,但却难以发明与创造与数学相关的知识[1]。可见,现阶段绝大多数初中学校对数学优等生的培养仅限于提升数学成绩,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其中,而国际数学大赛的考察点与评价点更倾向于对数学的创造与发明,这也是导致中国学生无法在国际数学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二、初中数学优等生培养有效对策
(一)树立数学学习观,强化心理素质
在培养初中数学优等生的过程中,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鼓励他们充分展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是无止境的,面对未接触的数学知识,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信心[2]。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在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帮助他们及时走出思想困境,重新调整心态开始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由于数学优等生本身的数学成绩较好,对已有数学知识的掌握较为透彻,为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并自主探究解题方法。在日常教学与测验中,教师可以根据优等生实际学习情况适当出一些略有难度的数学题,这些数学题可以超出现有数学知识范围,绝大多数数学优等生面对这样的题目会认为是一种有趣的挑战,为了解题往往会主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在学生获得正确答案以后,教师给予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若没有解出正确答案,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给予鼓励,告知错误原因,调动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3]。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为引导优等生自主探究,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找到另一种解题方法设定为优等生自主探究内容,以下题为例:
面包房购买了一包售价为15元/千克的白糖,取其中的一部分加水溶解形成浓度为20%的糖水12千克,然后将剩余的白糖全部加入后溶解,糖水浓度变为25%。问:购买白糖花了多少元?
多数学生会将剩余白糖质量设为x千克,然后得到

,求得x=0.8,最终得到共花去48元。
而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优等生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式,将剩余白糖质量设为x千克,得到

,并获得相同的答案。可见自主探究学习对提升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三)师生共同学习探讨问题
在培养初中数学优等生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教学内容,按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适当加入不同难度的数学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数学知识学习。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数据的收集与抽样》这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将随机事件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引入其中,与学生共同分析与研究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师生互动探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4]。同时,随着师生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师生对彼此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情感距离也会被拉近,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学习经常与学生互动探究。
(四)注重创新培养
之所以我国缺乏能够在国际数学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与现代数学教学缺乏创新培养有关,因此,在初中数学优等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大对创新培养的重视,将教学内容与创新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分析发现,在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相互穿插的内容,教师可以将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找出代数与几何之间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观察图形与对应等式,找寻规律:
以此类推,要求学生写出后三个等式,画出对应的图示,且猜想第N个图形的等式会是什么。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猜想问题的能力,对训练他们的抽象思维也大有裨益。
在培养初中数学优等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新解题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解题方法并非只有一种。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后,教师可以出下列题目,让学生创新解题:
三年前张三的年龄是他女儿年龄的17倍,三年后张三的年龄是他女儿年龄的5倍,那么张三的女儿现在几岁?
根据题目与所学知识,多数学生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解题,将张三女儿现在的年龄设为x,得到17*(x-3)-(x-3)=5*(x-3)-(x+3),最终求得x=5。而优等生在求解的过程中,虽然过程与其他同学无异,但为了为求解过程更加清晰,会根据题干信息用列表法解题,即:
.jpg)
由此可见,这便是激发了优等生进行创新的有效措施,这样的解题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出错几率,也能让其他学生一目了然。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考察意义的数学题,增强数学优等生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初中数学优等生的培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虽然他们本身对数学知识比较感兴趣,考试成绩很好,但国家与社会也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考出好成绩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良好心理素质等,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学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松. 初三数学“优等生”与“学困生”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李琳. 翻转课堂下数学优等生学习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胡锦梅.试论高中数学优等生的培养探究[J].亚太教育,2015(32):177.
[4]张小利. 高中数学优等生的培养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