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高年级段数学计算正确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黄杏兰
[导读] 以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为背景,越来越多新理念以及具有创新性质的教学工具被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
        黄杏兰
        广西省桂林市荔浦市新坪镇大旺小学         546612
        摘要:以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为背景,越来越多新理念以及具有创新性质的教学工具被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尽管教学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是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的正确率却有所降低,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计算错误率较高。这样的情况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对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就提高小学高年级段数学计算正确率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计算正确率;提高策略

前言:数学运算是数学核心素养体系当中的一项重要维度,其强调了培养学生形成计算能力,提升其在具体学习中的计算正确率的意义。在小学阶段,学生进入到高年级段后,其所接触的计算题难度也有所上升。很多教师将过多精力放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上,忽略了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并不扎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
一、夯实学生的数学计算知识基础
        对于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而言,进行计算学习时,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将其作为学习数学课程的根基。如果学生的数学计算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则难以提升其在实际计算环节的正确率,长期积累错误,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课程的信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夯实学生的计算知识基础,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再进行新知授课。例如,教师讲解到“小数除法”这个部分时,针对6.4÷0.02这道题,很多学生会计算出32这个答案。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计算原理没有正确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答案,带领其回顾整数除法的定义,引导其过渡到小数除法的定义,指导学生对于小数除法题进行转化,即应该向右移动几位小数点,位数不够的,用0补齐。也就是将6.4÷0.02转化为640÷2,正确答案应该是320。一旦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就会在计算中避免再次出现这种低级错误,从而提高其计算正确率。
二、督促学生计算过程中仔细审题
        很多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经常在作业、练习或者考试中出现一些计算错误的原因并不在于其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存在问题,而是其往往会掉入提问中的“陷阱”当中,或者审题不够仔细。因此,以提升学生计算正确率为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中仔细审题[1]。在具体的解题中,学生应该在审题环节明确有用信息与迷惑信息,找准问题后,再进行计算。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学生在计算中出错。

例如,教师讲解到“百分数”这个部分时,针对“某个工厂以生产零件为主营业务,其在上个月共生产零件的个数为17600个,其中合格率为86%,那么,次品的个数是多少?”这道题,很多学生看到问题中的两个信息后,直接按照17600×86%计算,得到答案,却忽略了问题问的是“次品个数”,出现计算错误。这是由于审题不认真造成的计算错误。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反复仔细读题,找到自己计算错误的原因后,进行重新计算。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正确计算方法的印象,提高其计算质量。
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计算思路
        学生要想提高数学计算正确率,需要在面对数学题时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计算思路,并通过列算式的方式将其反映在纸上,计算得出答案。从这个角度来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计算思路是一个关键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算理以及算法知识,并引导其将其运用于计算环节,形成正确的计算思路[2]。例如,教师讲解到“四则运算”这个部分时,针对于“(90+41×2)÷3-6”这道题,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加减乘除混合的问题的计算顺序,即先算括号里,算括号外,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等。学生建立计算思路后,就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计算,能够有效避免在计算中出现错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目标。长此以往,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计算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建立计算思路时,教师应该保持独立性,让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其计算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形成细心验算的习惯
        验算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形成细心验算的习惯,能够在完成数学计算后,进行答案的验证。在验算环节,能够使学生发现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其计算正确率[3]。很多小学生在没有形成验算意识之前,并不会检查自己的答案,在教师公布成绩后,却后悔自己是由于马虎而出现错误。如果学生不能形成细心验算的习惯,下次还会因为马虎而出现计算错误。所以,教师可以在每次考试和练习前,为学生发一张白纸,作为验算纸,让学生作完问题后,在白纸上进行验算,分析自己的计算步骤,数字是否抄错等。在练习和考试结束后,将验算纸交给教师。长此以往,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逐渐使学生形成细心验算的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生进入高年级段后,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其数学计算的准确率,为其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夯实基础。因此,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夯实学生的数学计算知识基础;督促学生计算过程中仔细审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形成细心验算的习惯。通过本文对提高小学高年级段数学计算正确率的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春芳.基于生本课堂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04.
[2]龚真飞.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的培养[J].才智,2019(25):118.
[3]郑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36):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