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中途接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吴清茹
[导读] 幼儿教师中途接班会对幼儿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吴清茹
        宜城市小河镇中心幼儿园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幼儿教师中途接班会对幼儿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从调查中显示,80%的幼儿教师有中途接班的情况,但有60%是不愿意主动接班的。由于领导的安排,不得不接受中途接班的现象;只有20%的幼儿教师是自愿、主动中途接班的。本文主要分析幼儿教师中途接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中途接班;困惑;应对策略
引言
        作为中途接班的老师,我们更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把问题变成课题加以探究、实践,如此接班也能成为一件乐事。
一、幼儿教师中途接班中存在的困惑幼儿教师面对
(一)幼儿教师愿意中途接班的因素
        可以挑战自己,获得独特的管理经验、知识技能和教育机智。同时教师会获得相应阶段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与更新教育经验。还能探索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获得小中大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教师不愿意中途接班的因素
        家长不易接受,不信任、质疑接班教师,且易与前任教师做比较。家长在理智上、心理上能够接受幼儿园更换教师的决定,但由于已经习惯前任教师的管理模式,中途更换教师后,依然会采用对前任教师的标准来衡量接班教师。在比较下,能力强一点的教师可以应对,若能力稍差一些,家长就会对接班教师失望,滋生问题。前任的班级管理模式影响下的孩子也会对接班教师有一定的影响。最初幼儿的表现,中途接班后,幼儿前后有变化了,问题就出现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与教师的冲突就开始啦。导致许多教师无奈至极,致使教师不愿意中途接班。事件“突发”无法“摸底”,知情太少,衔接不力。由于幼儿园女教师比较多,教师扎堆休产假等突发状况易出现,造成班级教师中途调换。这使接班教师在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措手不及,甚至会走许多的弯路。
二、幼儿教师中途接班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应对策略
        了解幼儿的情况,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家长,懂得家长内心最关注的问题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的天性、喜好、性格及幼儿身体是否存在特殊的情况。了解的同时,变相地了解家长的所忧所虑和期待,第一时间取得家长的认可和信任。经常与家长沟通,能正确地说出其孩子的优点或者进步点。时常与家长分享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具体情况。当孩子在家中挂在嘴边“我们××老师说,×××”“今天××老师带我们做什么事情”时,你已经走进孩子的心里,家长同样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家长自然会认同教师。
        第一印象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教师与家长在初次见面时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家长们就愿意和教师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教师在与家长初次相识时,在衣着、相貌、神态、姿势、说话态度、班级环境等方面一定要精心准备。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和班集体沟通的桥梁,是家长和老师交流的纽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教师中途接班时的沟通、协调、出谋划策、及时反馈的作用。因此获得家委会的认可,让家委会帮助接班教师,支持接班教师,为教师说话,由家委会影响其他家长,进而有家长的认可与信任。这是构建和谐、稳定、有序班级最有力的举措。
        主动交流,在资源互通中实现情感共鸣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被别人理解,正是这种理解构成了建立关系的基础。

共情的本质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用心灵去理解家长的感受和需要。教师更需要设身处地理解家长此刻的担忧,除了上述提到的幼儿与教师的沟通和同伴的社交以外,有的家长由于无法时刻陪伴幼儿,更会担心他们的身心、习惯和生活。因此,我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到班级中参加过志愿活动的家长们,请他们提供一些参与过程中的照片或者视频,分享自己的志愿工作与感受。这样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幼儿就可以看到爸爸妈妈的身影,为他们感到自豪,成为自己的榜样,并帮助其他幼儿感受这份工作的神圣感与使命。通过教师的主动交流,了解到家长的状态以及需要,利用家长资源进行互通实现情感共鸣,幼儿也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真正把共情的作用发挥了出来。
(二)教师自身的应对策略
        与原任班主任做好交接,摸清班级情况了解幼儿姓名、人数,幼儿家长通讯录。班级里有没有特殊的幼儿?比如身体不适的,胆小的,过敏的幼儿等。了解班级家委会成员都有哪些?了解哪些家长是配合老师工作的?及时记录下来以备经常翻阅。
        结合幼儿教学目标,引入当地民间游戏教师在引入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既要结合学前教育的目标,立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还要凸显民间游戏的特色,以及在二者融合中,发挥民间游戏的最大价值,提升幼儿活动参与的熟悉度,增强其游戏的体验感。最关键的是,幼儿在游戏活动的参与中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走进生活并感受生活,提升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民间游戏的引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变得更主动、更乐于参与到其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并能在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这一过程也发挥了民间游戏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民间游戏的引入中,还要注意相关游戏情境的创设,这样不仅有利于创新游戏教学的形式,还有利于丰富游戏教学的内容。以更多元化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游戏场景,并发挥其价值,开发幼儿的智力,发展其学习潜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如借助视频、动画、图片等的方式,同时为其提供道具,给他们充足的表现空间,让他们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以此达到教育的目标。
        在与幼儿的沟通过程中,教师不能武断地评判幼儿的发言是好是坏,而应在认真倾听幼儿的发言后,把每名幼儿的发言都看作珍贵的资源,以平等的态度去接纳来自不同幼儿的多元化声音。教师不仅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语言表达,还要全面解读幼儿的表情、肢体动作、手工作品等其它“语言”表现方式,从多维角度关注幼儿。在倾听过程中,耐心等待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的词汇储量有限,难免会有叙述不明、表达不清的时候。这时,教师不能急于表态,以免让自己的不耐烦淹没了幼儿的心声。教师应为幼儿留出充足的组织、表达语言的时间,而不是粗暴地打断幼儿,或者越俎代庖地替幼儿表达。尤其是针对那些存在语言障碍的幼儿,教师更要耐心等待,并用巧妙的语言引导,帮助幼儿更加顺畅、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与幼儿沟通时,教师应俯身或蹲下,与幼儿平视,拉近与幼儿的心理距离,靠近幼儿的心理世界。这能促进有效倾听。幼儿的感知非常敏锐,他们能够准确地感知到教师有没有认真倾听。因此,教师应用温情的目光,近距离平视幼儿,与幼儿建立朋友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幼儿教育环境,怀着发现、期待、关爱的心态去倾听、沟通、互动。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关注,才能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结束语
        建立一个每个孩子的小档案来了解和熟悉每个孩子,幼儿的喜好、性格、认知程度、情感等,及时记录在档案卡上;认真对待幼儿,爱且深爱孩子,获得孩子对教师的认可与爱护。幼儿教师中途接班的困惑有很多,相信做到以上几点,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问题、烦恼、困惑必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江舜巧.中途接班班主任有效管理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4):79-80.
[2]胡美娟.浅谈班主任工作之中途接班[J].才智,2014(18):109.
[3]俞艳君.我的中途接班攻略[N].中国教师报,2020-04-01(10).
[4]赵玉珍.浅谈如何让做好中途接班班主任工作[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