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钱华丽
[导读] 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钱华丽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    312000   
        摘要: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几个策略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建议等几个角度出发,以便加强幼儿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应用的现状
        首先在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对幼儿由文化知识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养。比如现在幼儿园都会开展一些国学课程,诵读一些《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但是当我们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在朗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时,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北宋的时候,是不是就一定会对中华文明有所了解,有所热爱呢?是我们该如何更深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呢?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呢?其次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多以传统节日活动、传统美德故事等历史方面的内容,有些老师还会将一些传统文化融入到区角中,在户外活动时与幼儿进行一些传统游戏,但是我们似乎忽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二、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按教学计划组织一些集体,小组或者个人的教学活动,是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它的种类丰富,有语言,艺术,社会,健康科学五大领域,并且每个领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领域和教学方法进行教授,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我园开展的课程之中,围绕幼儿熟悉且喜欢的中华传统文化作品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中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端午节不等于粽子节》的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刻板印象中,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但是端午,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发展中涵盖了很对,比如节气,自然崇拜,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等诸多文化含义,绝不仅仅是一个粽子那么简单。在主题进行时,我们要让幼儿知道这个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其内涵和文化价值。社会《五毒与五黄》了解端午习俗;美术《钟馗侯和天师符》让幼儿感受神话之美;实践课《腌咸鸭蛋》让幼儿体会古人的智慧;语言《端午节》让幼儿产生对屈原的崇敬之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一,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二)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幼儿能够通过游戏,自主自发地去探索,去学习,“玩中学”是幼儿园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喜欢的各类游戏活动相结合,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经验,同时还能丰富各类游戏活动内涵,使各类游戏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如:在区角游戏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传统文化手艺,比如在美术区角中,投入扎染工具,让幼儿在扎染的过程与结果中感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在户外游戏时,我们可以与幼儿开展一些流传下来的《炒黄豆》、《踩高跷》、《斗鸡》民间游戏;在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运动大型积木以及一些辅助材料搭建一些我国的特色建筑;在语言游戏时,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有趣的童谣和绕口令,体会我国语言的奇妙。在自主、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
(三)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节日是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节日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传统节日都蕴含着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和善、爱国等优良品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每逢这些重大节日,幼儿园都组织综合性的庆祝活动,有年级组的庆祝活动、班级庆祝活动、亲子庆祝活动等,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亲身感受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体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过节的习俗,感受过节的气氛并分享过节的快乐,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喜悦。

三、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建议
        1.内容的选择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内容无疑具有时代局限性,有些甚至是违背现代科学的。因此,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具有传承意义。幼儿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懂得取舍与扬弃,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使其与地域、社区、孩子的实际特点相贴近。在甄别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要选择适合幼儿、易于理解、直观形象的内容;二要尽可能避免那些过于强调恭顺的内容,以免影响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2.教师的良好素养是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保证
        要让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师应该先“做教师,做中国教师,做现代中国教师”。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师的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音乐,美术,文学修养,有选择和分析适合的教材的能力,能运用良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通过自身语言,表情,行为表达作品的内涵,将情感准确地传递给幼儿。所以幼儿园应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3.家园配合是开展传统文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家长对传统文学教育意义,实施方法、认识程度决定学习效果,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获得兴趣的保证,因此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观念,对家长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让家长为孩子布置良好阅读学习环境,让家长在行为举止上成为孩子学习榜样。事实上,我们通过家长会、文学沙龙等多种形式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园步调一致的开展教育,确实达到了较好效果。?
        民族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在基本的教学中逐步引导幼儿接触、了解、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应主动寻求新的途径和手段,采取多形式结合的方式,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并喜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