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肖敏
海沧幼儿园蓝水郡分园 福建省厦门市 360126
摘要:融合教育渐渐在国际学前教育界崛起,但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仍十分缓慢,而在特殊教育领域,我国走在前列的城市以南京和厦门为代表,其融合教育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的。由于笔者在从事学前教育事业,欲立足所处乡镇,尝试分析融合教育在幼儿园践行遇到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学;融合教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些年来融合教育理念已由“完全融合”发展到更为冷静、日趋合理的“适当融合”。作为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学前教育,在课程设置中通过课堂教学与学校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从融合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出发,构建联合课程,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下与线上、理论与实践互为支撑的交互式课程教学优化,既有助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融合教育教师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同时,又能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实现特教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场域构建,同时提升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幸福感。
2 幼儿教师融合教育影响因素
2.1 幼儿园教师大多数理论基础不扎实
笔者所在幼儿教师大部分在中专毕业后选择就业并选择大专在读,在技艺方面,幼教教师可谓十项全能。但是,与接受普通高考后修读师范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师而言幼儿教师的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若是同时接受融合教育的理论学习,中小学教师更能理解融合教育理论,能够思考融合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的情境设想。另外,在实践研究中,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明显会普遍高于幼儿园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能够更好地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
2.2 学习内容多而泛
学前融合教育方向课程的内容主要侧重七大模块:特殊教育的基础知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积极行为支持、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和自闭症教育及感觉统合康复。这七大模块内容专业性强、专业基础深厚,如果把这些学习内容放在一年以内靠72课时来保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显然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较大的挑战。对于教师来讲,这七大模块的教学既要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又要注意挖掘相关知识的深度广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完成这样庞杂的课程内容教学,是有很大困难的。对于学生而言,这七大模块的内容既包含各种学习障碍类型的特点及教育方法,还包括教育诊断评估、行为处理和康复等内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技能和操作能力的练习,所以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吸收。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和融合幼儿园的工作实际,认真细化基础知识和岗位能力需求。
2.3 学生评价单一
目前学前融合教育方向教学的评价方式还相对单一,主要因教学进度相对较紧而以教师评价为主,还未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进行评价的积极性;从评价标准来说,虽然采用了课堂即时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评价的标准并未细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思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细化等问题。
3 幼儿教师融合教育有效措施
3.1 线下交互式学习
联合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确立体现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和体现多样化学习支持服务能力的拓展课程体系。
联合课程以交互式教学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课程实施中教师间高度合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下与线上、理论与实践互为支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优化,课堂讲授在注重学科体系完整性,夯实联合课程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主题式教学,穿插实地观摩、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学习环节,这不仅体现出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的交织,更重要的是对准教师认知过程的重构。间隔性地往返于大学、幼儿园、特殊学校、社区之间,从模仿到质疑,从演练再到超越,有利于准教师消化、回馈、反省、提升和增强教育理论知识,重构学习经验。现代教育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回归到生活。因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还原认知的本真过程。但是只采用线下的交互式教学活动虽然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仍然有其在时间、空间、个性化和灵活性上的局限。
3.2 创设支持性氛围,实现主动学习
学前融合教育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都需要支持性的氛围的创建,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互动性的环境。在学前融合教育中,教师应通过兴趣物调查、学习特点调查、学习方式调查等,了解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同伴、环境、事件等,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空间,使所有儿童获得适宜的发展。这其中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恰当的支持,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再次提出挑战。而教师的发展也需要激励机制、专业、资金等的支持才能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
3.3 聘请高校教授作为特教顾问
中小学建立资源教室,必然会配备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在逐渐完善资源教室的前提下,将资源教师作为临近幼儿园的兼任特教教师,在幼儿园中充当融合教育的实践指导者,为融合教育在普通幼儿园的践行提供专业指导。与此同时,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推行融合教育,需要邀请高校教授作为顾问,为融合教育带来全国甚至全球融合教育的最新动态,实现融合教育的与时俱进。
3.4 教学方法多样化
学前融合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更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授融合教育理念、知识,培养能力。特殊教育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需要整合的课程资源复杂,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大面积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对师资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目前在绝大多数高师院校都很难实现。依托MOOC平台,可以有效解决高校特殊教育师资不足、教学资源有限、受众数量多的难题,突破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瓶颈。可以运用网络在线传递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等资源,对于实践类的融合内容,可以开发精品课程或微课,在教学中直观演示融合教育中的实践操作方法。建议融合教育素质培养类的课程应突出实践导向,倡导基于实践的学习。融合教育方向的理论教学除传统的讲授等方法外,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课外资源的链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过程中,可采用体验+共情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体验在融合教育中特殊幼儿的特点、特殊教育的教法和学法等,从而启发学生牢固掌握融合教育的相关知识。
4 结束语
在联合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结构与教学实施方面,仍需继续听取如幼儿园、小学等基础教育机构、行业人士的专业建议,同时大力发挥社区作为论证与检验课程建设的实践基地的作用,探讨运用支持性教育理念,继续渗透融合教育理念,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适度、适合、适当的支持,营造最少障碍的教育环境,激发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为他们赢得尊严和公平。在共同论证,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联合课程在设计的源头与实施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课程与教学改革动态响应的同时,更切实地促进地方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慧.学前融合教育中教师的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9(78):167-168.
[2] 刘颖,刘先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09):57-69.
[3] 刘悦悦. 学前融合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4] 郑美妮. 幼儿教师融合教育观念与态度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5] 徐娟.浅谈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教师工作[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