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玲
山西省公路局幼儿园 030006
摘要:教育模式改革的推进使得现如今的教育行业发展更加追求将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和前面发展。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学前教育教学阶段的学生,在思想上刚刚开始启蒙,开始对世界有所认识,思维逐渐形成,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既有便利,也有挑战。在学前教育教学开展的德育工作能够更好的让学前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这也是学前教育教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开展德育教育的主体一般是学前教育教学机构的教师,作为工作主体,如何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本文将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渗透
前言
根据教育业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的研究来看,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处于孩童的思维,活泼、好动、充满好奇,身心都很稚嫩,但是也在快速成长,也会展现出老师的抵触。同时,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虽然心智上在快速成长,但是很多事物,尤其是如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学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影响。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
1幼儿德育教育的内涵
1.1德育内涵
国内学前德育教育理念最初是由陶行知、陈鹤琴先生提出,他们主张行为教育与语言教育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手段,而行教重于言教,这就表明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的行为教育对幼儿的道德培养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提倡要着重养成幼儿健全的人格,即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1]。
1.2德育目标
学前教育的德育目标是让幼儿初步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养成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诚实守信、勤学好问、团结有爱、勇敢礼貌、遵守纪律的品德行为与生活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学前教育德育的目标应当从情感入手,这也与幼儿的认知规律相匹配,特别是情感教育中的‘五爱’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充分凸显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2]。
1.3德育内容
一是每个幼儿都要自觉以老师提出的规范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是幼儿德育的核心,反映了对人道德行为与人际关系确立的基本要求。二是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幼儿要养成基本的行为规范,如升国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尊敬长辈、热爱同学、关心他人、礼貌待人等,能够使用礼貌用语,倾听别人讲话时不能东张西望,公共场所不大声喊叫,热爱集体,乐意助人,积极做好事,爱护公物等。三是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快适应社会这个群体生活,需要尽早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便在人际交往中逐渐熟悉身边的人或事,学会了解别人,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家长、老师、邻居等群体的关系[3]。
2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实际开展模式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效果,学前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更多的要分析好学前教育儿童的特点,既要做好综合的德育教育,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特性和个人特点,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行为特点、年龄阶段等等个人特征和整体状况,对自己的德育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2.1学科与德育相结合
学前教育中,老师即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也是课程的任课教师,因此,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还可以结合到另外的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学前教育的正常授课内容可以从中找出德育教育的延展性,可以和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合作,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进德育教育,更好的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相结合[4]。
2.2实践与德育向结合
实践是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教育内容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创造有助于德育教育的相关情景,让学生通过行动,接受德育教育。另外,德育教育不一定需要特殊的事件作为契机,随手捡起他人扔的垃圾,主动帮助班级打扫卫生,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组织班级协同大扫除,都是有效的实践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品德。
2.3生活与德育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应该更加细致的观察学生的状态变化,例如成绩下降、独来独往、心情不好等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契机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实际情况,进而作为德育教育的媒介,既能够拉进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也能够做好学生的心里工作[5]。
2.4树立榜样行为
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行为约束,时刻做好“我的行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的准备,能够拉近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德育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约束教师的行为举止,不仅是在帮助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在帮助教师学会如何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2.5结合网络时代背景丰富初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德育工作教学内容
既然现在正处于网络时代当中,教师就应该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上的各种教学经验,教育资源作为学生的德育材料,利用网络技术制作对于学生而言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材料,在课堂上,可以演示利用网络的正确方法,演示如何进入能够对学生产生更多帮助的网络平台。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有效,对于学生而言,单纯的讲解是很容易被遗忘的,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具有诱惑力的事物影响,对于教师教导的知识,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不愿接触,教师就应该通过直观的方式,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网络平台进行利用[6]。
2.6将德育渗透在艺术类鉴赏课程中
目前,学前教育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属于艺术类课程,在这之中,音乐是极好的情绪载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课程时,能够通过现代较为发达的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将优秀的音乐作品展现给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例如通过爱国歌曲和创作背景进行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平缓的过程能够使德育工作慢慢渗透,效果能够明显优于传统的平铺直叙,借由优秀的音乐案例对情绪的表达,使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同时,以尝试利用所学知识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勇气进行培养,同时,在音乐知识教导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协助互相教导,使帮助他人的学生渐渐培养起自信,并且双方养成互帮互助的优良品德。。
结语
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中是不可或缺的,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中更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未来城中离不开德育教育的理念,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界促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是学前教育阶段的引导者、管理者,更是德育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下德育教育的号召,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好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教师在德育教育实践的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为学前教育阶段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提供更有价值的借鉴方法。
参考文献
[1]荆亚冰.浅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北方音乐,2020(18):216-217.
[2]李坤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110-111.
[3]孙丽康.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模式[J].亚太教育,2019(02):14.
[4]朱焕芝.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评《学前儿童德育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18(10):109.
[5]黄青.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模式[J].北方音乐,2018,38(10):129-130.
[6]赵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8,38(01):14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