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娜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三完全小学 0151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仍然具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德育管理;有效途径
德育管理不仅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只有不断创新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能使小学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意义。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相关问题解决办法。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内容有待完善
虽然当前时期,多数小学对小学德育管理较为重视,但仍有部分学校忽视了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价值取向无法得到良好引导,限制了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德育管理观念落后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观念的落后,使小学德育工作展开缺乏效率性,阻碍了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
(三)德育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德育管理人员的素养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效率息息相关,而部分学校的教师虽然具有文化课程教学能力,但由于缺乏德育管理方面的技能,其自身的政治思想素养、道德理论素养等有待提升,这些能力的不足限制了学生的德育素养发展。甚至有的学校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仅仅是以敷衍的表面工作的形式开展德育管理,为了完成任务而蒙混过关,由于这些教师无法明确德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使德育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德育管理工作思路模糊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在开展德育教育,但由于对德育管理缺乏理解,在德育管理中实施中灭有明确德育管理目标与管理计划,导致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缺乏实效性。而一些小学虽然制定了德育管理目标,但由于目标与德育的最终目的不一致,导致德育管理内容空洞,并流于形表,丧失了德育管理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而由于学校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有效落实,导致德育管理沦为形式,失去了德育管理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德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上文已述,德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开展效率具有直接联系,因此,想要小学德育管理高效实施,首先要加强德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明确德育的最终目标与现实意义。教师在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知识传授,也要加强德育管理,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德育管理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管理工作能力。
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德育管理相关讲座或培训课程,传授教师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技巧,使教师明确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价值取向正确发展,从而为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制定明确的德育管理工作计划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制定德育管理内容与工作计划时,要从整体出发,不要出现偏颇的现象,内容与方案明确并全面,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小学阶段的教育要求进行德育管理设计,在实践中,要正式落实制定的德育方案。此外,教师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变化,针对性地定期丰富、创新及完善德育内容,使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具有一定时效性,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三)充分借鉴,增强管理体验
为了使德育管理更高效,学校与学校之间、师生与师生之间要充分交流,互相学习德育经验,并吸取双方的教训,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实践依据。此外,除了要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外,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发达国家的德育管理经验,并借鉴他们先进的德育管理技术。而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以交换生的形式,与发达国家进行互相学习,从而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的实践目标。
(四)注重人本理念
教师在小学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要从认知上明确德育的最终目的,在行动、思想上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发展性,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学校的活动,我们都引导给予高度重视。在小学生德育管理实施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级,将小学德育区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从而使每一个阶段的德育管理都能够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德育管理目标。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所谓实践出真知,基于此,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对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开展具有一定促进新作用。因此,教师在德育管理实施中,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来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而在实践活动开展与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取向,并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阶段,采用合理的方式开展符合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促进自身道德素养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开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应当要不断创新完善德育工作内容与开展方式,结合先进德育思想与方法,采取适当的德育手段,并将德育理念充分渗透进学科教学中,以此促进小学生学科素养与道德修养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智强.小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56.
[2]袁梅.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南方论刊,2020(0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