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游腾兴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数学教学一直都是小学阶段的难点问题
        游腾兴
        广西省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大塘小学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数学教学一直都是小学阶段的难点问题,许多的学生在数学课堂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缺失,这种情况对学生数学基础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为了改善这种学习状态,老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新教学理念,重点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魅力,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问题意识;解决建议
        引言
        实践证明,教学的创新是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当代老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在创新理念下,师生互动明显增加,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此形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老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状态,重点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推动学生的成长。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问题意识形成,是强化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这也是老师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方法,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教学思想,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效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老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课前预习这个重要环节,以课前预习为手段,针对性的布置课堂预期任务,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同时,利用此种方式,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分析学生当前的知识掌握程度,为学生普及预习方法,保证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咨自主预习,逐渐的发现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督促,保证课前预习的有效完成。比如在学习北师大教材二年级内容“加与减”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发布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加与减的事件,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总结知识点,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预习环节把课堂教学内容合理的渗透其中,让学生们自行的发现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探究欲望,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同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后续课程的开展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2 鼓励学生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阶段,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老师要抓住提问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为了提升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老师需要采用正确的课堂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对老师进行提问,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老师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课堂主体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了教学身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的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的养成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内容“数一数与乘法”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针对乘法问题进行课堂提问,高效利用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思维。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就如何进行整数相乘这方面的知识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课堂提问的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互相提问,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提问,通过相互之间的问答,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积极的思考数学问题,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问中,逐渐的形成协作意识和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3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自主思考的过程同样十分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学数学的知识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按部就班地完成培养他们问题意识的教学工作而夯实学生的思维基础,注意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就数学知识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的具体表现。学生应当重视自己在就数学知识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点认真归纳各类数学知识问题的思考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严格督促学生完成在课上就小学数学知识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可以参考的数学知识思考方式。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在他们就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变化”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图形知识,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思考任务,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图形变化的本质,逐渐的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老师在提出自主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问题,第一,数学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思维发挥空间,可以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第二,探究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形成主动探究的欲望,以此种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一系列培养问题意识学习任务的主动性。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策略有许多种。其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鼓励学生就所学知识点进行课堂提问,并且引导学生就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在应用这些策略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0(02):55-56.
        [2]霍桂冰.自问 促问 追问——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2019(23):148+150.
        [3]杨治忠.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一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
        [4]查广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J].科普童话,2018(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