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实战化教学 推进少数民族学员物理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武怡
[导读] 从我校少数民族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实战化教学
        武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从我校少数民族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实战化教学,探讨少数民族学员物理学习的现状,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提高我校少数民族学员物理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方法和对策,针对性的解决了少数民族学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关键字】少数民族学员;大学物理;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日趋复杂,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课题。我党和我军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军队少数民族干部的人才培养质量事关部队建设、边防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我校少数民族物理教学立足于少数民族学员的学习基础实际,以打牢物理学基础知识概念为出发点,以培养建立学员的物理思维为核心。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表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员对于物理课程的应用和掌握情况的熟练程度还不足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少数民族学员物理学习的现状
(一)、教学对象差异性较大
        我校少数民族学员成分复杂,主要由维、哈等民族组成,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员虽然有一定的汉语功底,日常交流没有太大困难,但是文字功底(包括汉字的认知水平和写作水平)较差,阅读能力不强,汉语听说表达能力不强,学习时经常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民族语言再进行理解,而且很多学员在课下甚至课上都用母语进行交流沟通,更加阻碍了教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由于生源和招生数量的限制,我校的少数民族学员中,有的在进入部队之前在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等重点大学已参加过系统的学习,之后由部队考入我校,这类学员学习功底较为扎实,学习底子强;也有高中毕业直接进入部队而后再考入军校的学员,这类学员不论是汉语语言能力,还是专业知识技能,都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将这些学员放在一起共同学习,对学员“一视同仁”,用同样的尺度进行衡量,无法保证所有的学员都能将学习的内容完全理解与消化,使得一些本来基础就差的学员产生“学与不学一个样”的厌学想法,从而使教学中易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少数民族的物理教学对于培养素质全面的少数民族军官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干部和学员队物理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对文化传承、服务军地、了解国内外军事科技发展新动向、促进中西方军事交流等的实际应用价值;部分少数民族学员甚至认为在今后的本职工作中,多数场合下物理并无用武之地;加之军队院校“重军轻文”的传统思想,导致学员主观上不重视无力的学习,缺乏物理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三)、学习习惯养成有待提高
        部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总结能力;上课时不紧跟教员节奏没抓不住重点,不会做笔记;课后不及时复习,使得问题越积越多。很多学员的中学物理以及数学知识不牢,在知识衔接上脱节,导致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能力偏弱。


        二、少数民族学员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对策
        (一)、课前开展对象心理研究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少数民族学员性格耿直、淳朴而善良,如果老师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他们会理解你,信任你,愿意接近你。有关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喜“优”厌“差”,那么“后进生”将会产生出畏难情绪和自卑感,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极大的影响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持续与发展(1)。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员作为校园里的“一小部分”,饮食起居,生活习惯都与其他汉族学生存在差异,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员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很多原本基础还可以的学员也不再努力,产生了放松懈怠的情绪。作为少数民族学员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相关理论(2),努力消除师生之间、民族之间的情感障碍,注意师生情感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是许多教学研究的共识。“启发式”教学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教员可以借助实事新闻导入,利用少数民族学员比较关心的时事、关注新闻的特点,促使学员“想听”、“爱听”,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也展现了物理的实用性 (3)。
        由于从小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学员有着丰富的表现欲,平时喜欢唱歌舞蹈,教员可以把这个特点融入课堂中,让少数民族学员走上讲台,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其他学生在充当听众之后进行点评,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构建了学员与教员之间的新的关系,创建了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的新环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对少数民族的学员的个性素质和自信心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只有不断发掘新时期军校少数民族物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多角度、多层面的考虑学员学习的困难,以开阔的视野,针对性的解决学员面临的实际问题,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学员的物理实际应用能力,为军校少数民族物理教育的发展构建一个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胡俐, 王艳艳. 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策略举隅[J]. 成都航空学院学报. 2012.91:36-37
        (2)张茂, 周笑峰. 少数民族学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J].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5.3:27-28.
        (3)戴兵, 杨建华, 成鸣飞. 高校大班课实施互动教学的方法研究[J]. 大学教育. 2013.8:143-144
 
武怡,1990年生,女,硕士生,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