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李婧
[导读]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全面的,而且要给学生教授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李婧
        
        湖南省汽车技师学院  湖南省邵阳市 422000
        摘  要: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全面的,而且要给学生教授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其中就包括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当今世界竞争人才竞争激烈,是高技能人才的竞争,而这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中职学校的教导。“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是道德对一个人的修身立业和兴国的重要作用,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一流的人才,更需要思想道德品质高超的德育人。这就要求我们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加强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其中就包括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道德教育  策略
        3月27号教育部召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也对中职学校提出新的要求,要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等多方面一流的人才,新形势下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品质的中和,他既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更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中职学校学生一部分就业一部分升学,对于就业的学生中职学校毕业后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征,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对应,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向工作岗位,就业后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凡在职业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学生,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为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所以,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上职业种类繁多,不可能都是让人满意的好职业。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承认并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自己具体职业如何,只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敬业、乐业、重业”的道德感情,勤奋努力工作,就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就受到社会的尊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市场经济体制是具有竞争性的体制,就业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职业道德教育技术要抓住市场经济竞争的主旋律,启发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和发挥学生的竞争能力,启发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和发挥学生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获得不断的成功,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力、吃苦耐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意识,更经不起挫折。毕业时,只有等、靠学校推荐就业,缺乏自我创业的精神,或只盯着待遇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二、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中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年龄小学历低,工作经验不足,要想在职场上立足脚跟,必须爱岗敬业。他不仅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更是一种实际行动,要求职业人能够做到人人爱岗,人人敬业就能为企业创造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气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当然在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也要用纪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的天平,中职学生应当学习和掌握有关职业道德纪律和法律,培养职业纪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就业、正确择业,职业纪律是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认真负责,这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珍惜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立足本职,兢兢业业,专心致志,要乐业、勤业、精业。把工匠精神、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当中去。
        三、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与途径
        (一)心理疏导
        中职学校要利用学生心理因素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认知、情感、意识、行为、性格品质等心理因素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作用非常重要。认知,是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前提。一个人只有懂得了道德的善恶,才意识着他有了道德行为。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丰富生动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精神,使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学生思想上扎根。情感,是激发学生想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内驱力。通过演讲会、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的情感,意识一直是视线良好职业到素质的关键因素。由于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我们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勤工俭学,激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行为,是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形成的“动力定型”。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不只是背会几条规范,而是要转化为自己的职业行为习惯。因此,利用各种方式,如入学教育、请毕业生座谈、专家讲座、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使职业行为养成由不自觉到自觉。
        (二)重视实践
        充分利用学生的实践、实习环节,从实际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训练。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断加大,为我们进行职业道德习惯。中的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断加大,为我们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践、实习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安排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另一方面,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际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事业单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从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同时进行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推动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锤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和团结、自强、向上的奋斗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专业技能课,都要进行德育渗透。紧密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强调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學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各种活动,把一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树立师德
        古语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推行师德和教风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以亲情和爱心关心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举止影响学生,对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途径,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要全面渗透德育内容。职业指导包括尽心启蒙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的教育;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求职就业的自身发展主向的选择;对学生进行求职就业的指导服务,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的信息和咨询,为学生就业提供具有的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技能观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劳动素质的要求,对有升学要求和可能的学生帮助指导其选择升学途径,教育学生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新模式,使广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真正实现跨越式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德胜.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班华.略论德育论学科对象与任务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