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刘雯
[导读] 为了把握我校新生和往届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本文通过大量调查研究
        刘雯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430070
        摘要:为了把握我校新生和往届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本文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主要从心理状态、价值观、生涯规划、国情考察、政治态度、关注的社会问题等多个方面全面阐述了2020年度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为学生工作者、教师、党委领导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调查;思想政治状况;学生
一、调查说明
        为了充分了解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当前的思想政治现状,我校思政课部于2020年10月开展了题为《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问卷》的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为我校的全体在校生,本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网共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981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新生1110份,老生871份。针对新生和老生设计了两套问卷,新生有20道题目,老生有26道题目,平均答题时长为5分12秒,包括单选、多选、开放题,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观念、学习心理、价值观、生涯规划、大学生资助、满意度评价、响应党的政策、国情认识、党的认同、爱国主义、经济形势认识、自身担当、关注的社会问题等多方面问题,旨在发现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总结,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和实施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参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要优点及存在主要问题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我们认为,当前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很好的,绝大部分同学心理状态良好,对各方面满意度较高,思想、价值观积极向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情况较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国家和国际大事。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教育。
(一)主要优点
1.心理状态良好
         2020级新生有86.85%的同学选择了平稳以及积极的心态,情况良好,有8.56%选择茫然,有2%选择了孤独,还有2%选择低落;2018级、2019级新生有85%选择平稳、积极的状态,与新生相比,孤独的比例少一点,但觉得茫然的比例达到11%以上。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是比较良好的。但觉得茫然的学生比例较多,老生尤其多。说明学生入校后,如果不能自律,没有目标规划,很容易会越过越迷茫。
2.思想比较积极向上
         84%的新生认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学习和提升自我,选择其他的数量非常少,说明新生的价值观比较端正,学习劲头足;而老生这一比例只有61%,选择学生工作、兼职出去玩的比例分别达到10%左右。通过对比分析来看,如何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劲头是值得各方面关注的问题。
3.学习态度积极向上
         有83%的新生、有63%的老生选择认真学习每门科目,争取拿奖学金,说明主流学习态度还是非常好的;
         有27%的新生、30%的老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浓厚兴趣,有63%的新生、62%的老生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感兴趣,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对所学专业比较认可;
         关于最喜欢的授课方式,对于老生来说,最喜欢的是课堂教学,其次是社会实践,第三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最不喜欢的就是网络教学、小组合作。说明学生还是很认可课堂教学组织的传统方式,喜欢社会实践几乎是每届学生的心声,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新形式,学生也比较认可。说明在未来,我们应重视实践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两种方式来拓宽教学空间。
4.对自我、对学校满意度情况较好
         有77%的老生对云课堂持积极评价,有92%的老生、95%的新生对学校的各方面持积极评价,有79%的老生对班级学风持积极评价,80%的老生对大学自己的表现持积极评价。从数据来看,各方面的满意度较好。
5.有志愿奉献精神
         有77%的新生、老生都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只有5%的新生、7%的老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做志愿者。
6.目标规划方面情况良好
         有89%的新生、86%的老生有目标和方向,有86%的新生有学业规划,84%的老生有职业生涯规划。
7.对国情的判断比较准确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同学们选择最多,最认同的,其次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8.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认识比较准确
         同学们选择最多的是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党史国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第二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说明学生对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9.对疫情的认识比较准确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疫情的冲击是短暂的、总体是可控的,都认为疫情期间应该服从大局、遵守疫情防控和学校的各项规定,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同学们对疫情防控的看法比较积极向上。
10.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度较好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见证了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书写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国担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度较好。
(二)主要问题
1.茫然缺乏目标
         持有茫然心理的比例较大,老生比例更多,达到10%,对于目标和规划,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规划,还有10%左右的学生完全没有目标和规划,跟茫然比例是对应的。
2.学习问题较大
         学习动力不足:有54%的老生课余时间都在玩手机上网,老生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的比例与新生相比有大幅下降,说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有限,学生容易在大学迷失重点。
         不重视全面发展:有14%的新生认为认真学好专业课就好,其他科目及格就好,但是有31%的老生认为认真学好专业课就好,其他科目及格就好。

说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比较功利,视野比较狭隘。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应及时推广下去,让全民都能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完善提升自己,而不是只学专业课。
3.对大学生资助政策不了解
         有超过一半的老生对大学生资助政策完全不了解。那么学生工作者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宣传。
4.对主渠道课堂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持否定态度
         对哪种渠道最能提升思想政治素质,47%的18、19级学生认为通过社会实践、外出参观,这种直接体验是最能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排在第二位的是主题班会,第三位的是时事政治讲座,第四位的是校园网和公众号文章,只有5%的学生认可思政课堂教学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但从学生选择上来看,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小,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5.响应党的号召方面还不够到位
         只有33%的老生说自己做到了垃圾分类,66.7%的老生做到了厉行节约,而只有22.7%的新生做到了垃圾分类,64%做到了厉行节俭。这就需要后勤、食堂、课堂、班会、寝室等相互配合,加强对学生垃圾分类、节约粮食的政策宣传,做到环境育人,真正把党的号召落到实处。
6.国情认识上不够深入
         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在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各级学生都缺乏一定认识;有20%的新生不认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亿万网民很有必要,充分说明学生对国情的判断和国际形势的分析还缺乏深入、准确的,符合时代发展变化的认识,也缺乏忧患意识。这就需要在此方面准确引导学生。
7.目前最烦恼的生活问题
         18、19级学生关注最多的就是钱的问题,生活费不够,经济压力大,2020级新生关注比较多的是寝室关系处理、学习困难、生活管理、经济压力。所以,经济压力成为大学生普遍困难,而新生在人际处理、学习问题上需要更多的指导。
8.目前最关注的社会问题
         2020级新生关注最多的是疫情问题,18、19级关注比较多的是疫情问题、就业问题以及美国大选、中美关系,比新生的关注面广一些。我们应就学生关注多的问题展开思想政治工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根据这次问卷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建议我校应坚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党组织应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论述的讲义要求
         党组织应与党中央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强调“德”的重要意义,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德”的深邃内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重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强调“时代新人”的独特品质,重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的培育。这是办学者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只有源头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变形、不走样。
(二)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难,满足学生需求
         应做实做细教育服务,努力做到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的寝室生活管理、网络生活引导、日常生活服务
         学生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寝室度过的,高校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应该加强,应该给每个班配两个优秀学生干部做辅导员助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下寝室,经常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
2.加强学生目标计划管理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师,为每个学生梳理困惑,确定目标,制定计划书,并督促落实。
3.加强学生消费观引导、资助政策宣讲
         定期召开丰富有效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理财观念,缓解经济压力,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奖助学金。
4.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根据调查,新生对学习有很多困惑,老生则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定期开展班级内部学习讨论活动,邀请上一届的学霸或者本院奖学金获得者来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会,也可以围绕学习问题,邀请授课老师、系主任共同参与,形成联席会议等座谈会的方式。
5.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
   大学生的精力较多,做志愿服务的愿望强烈,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发展,鼓励80%以上的学生加入进来,都能体验志愿服务,从这种直接体验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非常认可,这是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建议每年暑假设置社会实践学分,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实践,顶岗实习、做兼职等;鼓励团日活动、班级活动走出教室,开展参观、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周围社区资源;学院、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节日活动、体育文化节等,鼓励学生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要让每个学生觉得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创新教学设计
         班级集中授课的方式往往给学生乏味的体验。为了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触动灵魂,达到教学目标,建议各科教师都要学会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学生的特点提供有吸引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互动式、探究式、情景模拟、游戏、竞争比赛等多样地方式去突破教学重、难点。
2.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应充分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积极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困惑,不逃避,不回避,在说理与解惑中,给予学生透彻的分析。
3.重视实践教学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校高职学生对直接的体验更认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一定不要只记得如何将知识给到学生,还应提供更多的课堂实践、课外实践机会,提高实践学习的比重,加强实践学习的考核。
4.拓展教学空间
         由于大学生课外时间较多,很容易出现下了课就回宿舍玩,学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的现象。为了提高育人效果,建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新形式来拓展教学空间,实现线上预习、复习、练习与线下突破重难点结合起来,让学生随时复习,随时消化,自主选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