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刘影
[导读] 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柔性管理更加关注于学生本身
        刘影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8000
        摘要: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柔性管理更加关注于学生本身,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比较柔和的方式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用,进而实现高校综合教学能力发展。本文通过研究现代管理模式下的柔性管理,分析了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独特优势,旨在为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地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柔性管理;学生管理;策略模式
1柔性管理的优越性
        现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柔性管理更能突出管理方式的独特优势,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需要快速适应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对于环境或学习变化中的突发状况表现出迅速地反应能力和及时应对的能力,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同影响。柔性管理更注重速度和反应能力,学习的灵敏度和弹性,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这种管理方式使学生拥有较大限度的自我支配空间,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自由度,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柔性管理也更能发挥高校竞争优势。通过充分了解学生个人情况,整合数据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由隐形变为显性,从而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学生管理也越来越关乎一个高校的未来发展。管理人员与普通学生队伍,更多的是一种扁平化的合作关系,双方等级限制越来越弱化。相比刚性管理来讲,柔性管理更能保持高校学生管理的透明度,实现高校科学发展。
        2柔性管理策略分析
        2.1柔性管理文化建设
        高校文化对高校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是整个高校引导性思想的聚焦,奠定了高校环境和氛围的基调,建立柔性高校文化,实际上是在为高校建立起一种柔性的精神力量,是整个高校外在风貌的体现,是高校的整体价值导向,能够对学生形成约束及规范,从而提高高校综合教学水平。高校文化的建立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每一个高校存在于社会中,要相应的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教学问题是一个高校首先应保证的准则。二,要发挥出高校管理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和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加强高校文化的建设。
        2.2柔性组织结构的建立
        构建柔性的组织结构,就是要求高校在学生管理配置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有规律的组织。经过体系的提升和进化,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组织。构建柔性的组织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第一,改变管理理念。打破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建设和管理当中来,提高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分配效果;第二,削减管理过程。通过对学生管理建设的过程进行简化,提升学生交流和高校管理的速率,便于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根据现实状况,及时调整相关的管理方法;第三,要充分发挥出柔性组织结构的独特优势,扁平化管理各高校管理部门,提高信息对接的效率,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交流效果和沟通效率,提高高校内部凝聚力。
        2.3学生培养采取柔性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的综合教学水平发展而言,学生管理的能力素质始终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管理模式的不同,也影响着学生自身学习素质的变化。因此,高校采取柔性管理模式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自身柔性化的培养。与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在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全面性上有了很大地提升。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个策略:其一,柔性管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加注重尊重式管理,在制定管理计划和相关教学活动之前,充分询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详细讨论,针对不合理部分及时作出调整。

其二,注重数据化的记录和解析。通过建立起的学生数据交流平台,对收集到的相关意见进行整合,然后有效的整理和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学习和心理变化情况,分配到最优化的教育与活动方案,充分挖掘学生自身优势。其三,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多元化开展校园活动。
        2.4转变成柔性的激励机制
        高校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它渗透进高校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在激励机制体系下,也要将人本理念贯彻到底,从而实现激励效果的充分发挥。首先,要完善柔性激励机制,就要注重管理层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扁平化管理,要求两个梯队间进行良好地沟通,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要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确定今后的主要教学培养方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高校的学习质量。最后,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根据学生阶段内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率,进行奖励评价,学习优秀的学生,应该给予奖学金,形成完整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高校各方面的学习质量。
        2.5侧重于柔性的沟通方式
        实行柔性的管理模式,就要求高校的管理层转变领导方式,与学生进行柔性沟通。在实际应用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层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地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保证双方沟通的有效性。第二,丰富沟通方式,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手段,比如说创设一个独立的区域,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保持与学生交流时的轻松氛围,在日常交流中了解学生的诉求。第三,管理层人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关心,获取学生的信任感,使学生能轻松地表达自身的想法。通过此类方式来了解高校学生的真实情况,激励学生积极表达自身意见和想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高校学生管理策略,促进高校教学水平不断发展。
        2.6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立足高校教育实践,在不同高校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老师对于学生教育需求的把握程度。同时,深刻认识到学生对于教育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柔性管理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师生交流,逐渐建立出有效的沟通内化机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显性主体代替潜在主体,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基础文明教育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角。
        其次在开展柔性管理教育实践过程中,遵循生活化原则,将学习教育与学生的精神价值和日常生活进行密切连接。立足于不同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后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生活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设计关于学生精神思想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体验、价值体验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3结语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高校的管理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不能墨守成规,柔性管理正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柔性管理更加注重学生本身,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转变不仅在于组织结构和高校文化的柔性建设,而且更重视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通过柔性管理模式,改变高校学生管理层与学生梯队间的关系,使其保持平等地位的沟通,也注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完善学生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更应该重视管理模式和应用手段的研究,发挥柔性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独特优势,保证高校教学水平不断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梅.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学习中的思考与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0(003):49-51.
[2]郑雪边.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学习中的创新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3]胡瑶琳.浅析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学习中的运用[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8,601(12):75.
[4]陈力军.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学习的启示[J].农家参谋,2019,No.637(22):272-2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