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特优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概述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刘艳红
[导读] 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刘艳红,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430074

        摘要: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教育是培养人和提升人的过程,因此在注重全面发展和大众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思维品质非常活跃。特优生的学习成绩代表着一个学校卓越的教育成绩,是教育业绩的基础,特优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大学阶段成为提升学校业绩基础。本文从提高高校特优生在意识层面非智力因素层面、应试技能、心理变化、情感教育等几个方向的管理内容探索和改进,研究大数据时代高校特优生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特优生;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引言:将大数据技术和高等院校的特优生管理相融合,有助于推动高校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特优生本身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但同时也自视甚高、相当清高。特优生的进步速度和进步范围将成为影响高校在某一领域内持续发展的因素。做好高等院校特优生的培养计划,使得特优生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一个新的正轨。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特优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特优生有助于提升教学业绩
特优生,一般指的是在高校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共同点常常是在高中时就已经是学霸,或者在某一方面特别专精。特优生的发展目前受到了学校的日益重视,在大数据时代特优生的优秀能够通过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变得更为稳定,特优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学校扩大影响树立品牌意识的必然资本,特优生有助于提升整个高校的教学业绩,且可以使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跻身于优秀高校的行列。
(二)适应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需求
大数据时代,经济和教育模式进入到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在全球经济和社会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之际,教育迎合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需求,成为高校培养人才质量不可或缺的组织体系。特优生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在高校总会有特定的特优生群体,传统的高校教育对于教育和科研的评价体系较为传统,但是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地显著发展,高校组织机构之间的共同教研和备课变得越来越便捷,高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做好高校特优生等管理工作是适应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1]。
(三)迎合了大数据时代的时代背景
时代在召唤,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教育变得越来越便捷,在高校开展特优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适应教育本身的规范要求,弥补自身存在的弊端,并且能够使得特优生群体的发展日益成熟,足以应对在现代教育领域和未来科研领域内多种多样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的带动之下,人类教育的不断进步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融入到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把大数据技术快速地与高校特优生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协同共建,需要高校管理者适时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与传播模式,对校园文化进行规范化的约束。
        二、高等院校特优生的培养策略
(一)提升高等院校特优生的意识
人才是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人力资源和精英教育成为争相抢夺的资本,从高等院校培养特优生的角度来说,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可能都从这些特优生中诞生,为了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不发生偏向,要求学校给予其特殊的文化支持。同时,也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手段交换资源、查询教育发展方向,使得高等院校特优生成为懂得感恩、有道德修养、心地善良的群体。

为了能够适应目前高等院校特优生培养的实际需求,要求高等院校特优生在平时体谅父母、尊重他人、关心社会、有社会责任感,时刻以未来精英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优秀作为日常品质,在学习上勇夺第一、在品质上奋勇争先。大数据时代给高等院校特优生提供了教育交流和资源交换的机会,使得特优生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之下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应试教育的高分低能[2]。
(二)努力提升高校特优生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高校特优生来说,强化其发展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能够使得其素质不断提升,高校特优生的发展,不仅仅涉及到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涉及到其核心素养,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能发展的创新能力等等。高校特优生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在某一领域又多又快又好,特优生注重学习成绩和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却忽略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嗯如果能够努力提升高校特优生的非智力因素,就可以使其技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和应试技巧,提升其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应对快速答题快速考核的挑战,可谓一举多得。
如,在教学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特优生,虽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精或者综合能力非常高,但是仅仅依靠特优生自身的发展仍然会限制整体发展的速度,很多特优生由于个人素质非常高,自视甚高,而且有清高的性格因素,因此,在与其他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高校应该发现特优生性格和学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及劣势,时刻监督高校特优生的学习体验变化。高校管理评估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密切联手打造特优生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既保证特优生的学业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同时也应该在日常加入心理学测试量表的功能,时刻监测特优生心理健康的变化情况,排解特优生在艰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3]。
(三)坚持理念与思维的创新发展过程
通过对于现有教育进程和教育现状的观察,研究者发现,在大数据时代,国内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越来越有共通性。为了使得高校特优生的教育管理更加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弥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应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并通过现有的高校教育基础服务于特优生的学习和研究,实现教育管理共享的理论。秉承现代教育管理的功能,利用大数据的功能不断推动管理创新,积极推动高校特优生的管理创新,并且在推动合作学习层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如,为了使高校学优生能有更好的发展,可以创建智慧的教育平台和慕课教育平台,利用网络共享课程优势使学生和教师在课下联系到一起,针对某一项科研课题展开学习资源的共同分享,教师可运用教育学移动设备,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之中,同时又能够带领学生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与校外的同等教育研发机构相配合。有的高等院校设置有机器人编程研发小组,不断地突破现有的科研平静设置和研发了自动机器人清洁专用车辆技术,研发编程课程与现代清洁技术相结合的新科技应用通过分享互联,打破不同地域和不同机构之间的研究界限,分享更多的自动清扫机器人研发知识,使得该高校特优生的研发水平越来越高[4]。
        结论: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科研领域和教学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校园服务体系也有了创新的发展路径,而高校特优生的学习及知识积累,能够在校园信息化平台上完成反馈。借助校园文化的发展,建立典型的教育数据中心分享机制。将有望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通过搭建校园服务信息化平台,保护珍贵的高校特优生资源,高校教师应当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大数据核心素养,通过教研小组的形式开发,线上线下相交融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深挖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潜力,把高校特优生的学习能力,品质素养养成过程,作为个性化地教育活动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汪海红.浅谈特优生培养的有效方法与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S2):30.
[2]李文星,王大鹏.技术和商业模式并非壁垒 在线教育突围之路仍是“内容为王”——专访思博胜·特优生团队[J].留学,2017(11):52-59+7.
[3]李文星,王大鹏.做教育界的“程序猿”解决线上教育的终极问题—专访思博胜·特优生创始人黄中阳[J].留学,2016(23):53-59+52.
[4]李佳琰.特优生初高物理衔接教育的尝试与思考[J].物理通报,2013(0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