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大坪镇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因其能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越来越被师生所重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发展小学生音乐核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合唱教学方面都遇到了困扰,教学的效果不佳。基于此,本文就着重分析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为其他小学的音乐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优化策略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小学的教育中,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师生的喜爱。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但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效果却越来越低,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提出优化策略。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专业水平比较低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认知,对音乐教学并不重视,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时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有的学校虽然比较重视音乐教学,但音乐教师年龄较大,专业水平较低,对于现代的音乐教育手段不是十分精通,而年轻教师则因为自身经验的缘故,不敢挑战合唱教学,因此,很多小学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无法落实合唱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不高。
(二)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主要的教学内容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如何控制气息、如何掌握音准、如何进行不同声部的配合等。但是,由于很多地区小学的音乐教师缺乏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他们大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能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难以满足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不高。
(三)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并且要长时间进行练习,才能完成自身的演唱内容,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家长都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音乐只是他们让孩子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家长反对孩子长时间练习音乐技巧,加之合唱练习比较枯燥,导致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日益下降,这也是合唱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从转变教师观念,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注重技巧的引导、充分发挥乐器的作用、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适当调整教学的难度这五个方面进行优化分析。
(一)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做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表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自身发育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低,他们并不能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小学阶段的孩子在性格特点上普遍具有爱屋及乌的特征,他们对于某一学科的喜爱,往往是因为对这科教师的喜爱,因而喜欢这门学科,并能努力学习这门学科。因此,要想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学科的教师。所以,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做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表率十分重要。
(二)注重技巧的引导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种十分注重声部配合的演唱方式。要想合唱好一首歌,每个声部的学生都要做到控制气息、掌握音准,同时做到声部配合的协调、平衡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演绎出一首优秀的歌曲。而要想控制气息、掌握音准以及做好声部的配合都需要特定的音乐技巧。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小学生们掌握这些基本的音乐技巧和方法,经常训练学生这些技巧和方法,并对训练中学生出现的失误及时予以纠正,从而逐步提升小学生们的合唱能力。
(三)充分发挥乐器的作用
在合唱演唱中,乐器配合十分重要,特别是乐器在表现不同声部的音准与音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帮助小学生们准确把握住音准和音高。例如:教师先指导小学生们进行分声部的演奏,经过反复的演练,使他们能够准确掌握不同声部的音准和音高后,再引导他们进行合奏的练习,这样训练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而且,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广,我国的小学大都建设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因此,在小学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提前在网络上搜寻相应的歌曲及训练曲以及合唱教学的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多媒体辅助设备的帮助下进行合唱训练。这样,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适当调整教学的难度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因此,在开展合唱教学时,应及时适当调整教学的难度,使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比如:在教学声部配合的内容时,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就可以先将声部改成同度,降低合唱的难度,然后在一点一点增加难度,从而使学生更轻松地学会合唱的内容与技巧,完成教学的任务。
三、结束语
在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合唱教学的方法,能提升小学生的配合能力、审美能力等,是培养并发展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想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在合唱教学时注重技巧的引导、充分发挥乐器的作用、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适当调整教学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合唱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常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17(19):40.
[2]董亚红.浅析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黄河之声,2017(17):31.
[3]洪英.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黄河之声,201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