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姜旭
[导读] 新课程的改革推动了探究学习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应用,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姜旭
        甘州中学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推动了探究学习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应用,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作用下,以问题为导向,以思考及探究的方式不断获取科学知识,并通过探究的过程训练相应的方法与技能,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的观点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探究性实验便是一种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模式形成的一种方式,其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合作学习,组织初中生的课内活动,合理安排初中生的复习过程以及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后总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借助相关的策略探讨,逐步提升该方面的教学质量,以此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背景,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引言
        初中生物的探究性实验中主要包括了提出问题、设定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这六个环节内容。通过这六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实验结果的产生,并借助探究过程的推动方式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开展对于整体促进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技能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宏观调控作用。所以,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整体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把控这一实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合理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能够大幅度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提高导入教学效率
        由于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进行相关的探究性实验导入前,初中生物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首先接触一些实际情境中的问题情节,再进行分析、总结以及归纳的方式进一步进行内在联系的探究。[1]通过问题情境对于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优势,使得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前期就能够基本掌握相应的研究方向。为了使得创设的探究性问题情境能够更好地发挥相应的导入作用,教师需要对探究性材料以及内容作出相应的筛选,同时通过结合分析学生的理论及经验特点进一步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展开。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七年级实验与探究部分中的“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教学时,首先可以通过导入消化和吸收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品尝提前准备好的热馒头,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组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品尝馒头,其中一组的学生对馒头块不进行咀嚼,而进行直接吞咽,而另外一组的学生,对馒头会进行慢慢咀嚼后在咽下。然后让两组不同的学生描述品尝馒头时的味觉状况。通过不同品尝馒头的方式得出馒头在口中的味觉差异,以此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消化及吸收问题,即为什么细细咀嚼后会产生甜味,为什么不进行咀嚼则无法品尝到糖味,咀嚼行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使得淀粉产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借助这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针对这一现象,设计相对应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并在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对相应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借助馒头的咀嚼实验来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内容。
        二、积极组织课内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有一定的内在要求。

所以,为了使得探究性实验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情境当中就应当积极地开展各种课内活动,通过课内活动的组织方式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使得学生群体之间能够通过建立合作机制的方式,从而实现相互合作、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并在集体的教育影响下,推动学生个体不断发展。此外,针对不同的探究性实验开展以及课题内容知识点的差异,教师也要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在课内活动中通过环节活动的形式呈现于其中。通过活动对于知识难度的疏导作用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同时,依据学生对于活动的需求,展开形式各异的课内活动,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2]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与探究部分中“运动对心率的影响”的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自身的最大心率以及平静时心率进行测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逐步通过活动的方式进入实验的探究环节。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对课堂的桌椅板凳进行重新布置,留出一块比较大的活动空间,然后引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高抬腿的运动,两人一组地分别测量个体在进行高抬腿运动前的心率以及进行高抬腿运动后的心率。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导入长期运动对于心率改变的趋势图,并给出一些关于运动与心率之间关系的命题,然后组织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借助丰富的课内活动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组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促进知识学以致用
        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需要训练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与实验技能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其要通过相应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性实验知识的操作过程不断深化内在的知识结构,通过单个探究性实验中的问题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实现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3]所以,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环节当中,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巩固与总结,帮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之上不断深化内在认知。。
        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完成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实验与探究部分中的“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后,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食物腐败现象,通过观察这些现象中存在的特征与特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食物腐败的生物机制。同时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观察性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设计简单实验的方式对食物腐败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变量性的分析。然后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内容进行及时上交,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验状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价,通过给定学生相应意见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方面都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与地位。为了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于生物学科的作用,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以此提高导入教学效率;积极组织课内活动,生动化的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以此促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雯锦.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0(28):21-22.
        [2]陈燕红.探究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J].新课程,2020(36):66.
        [3]吉木你哈.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探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