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中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指导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袁翠婵 田小伟
[导读] 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来的
        袁翠婵 田小伟
        (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0;邵阳市商业技工学校,湖南邵阳422000)
        
        摘  要: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被教育部列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必修课后,学校、专家与学者便对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展开了不同角度与层面的研究。但在研究与论述教师的指导、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方法与技巧、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完成等方面都未注重心理学方面的指导。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着重从心理学指导这个角度开展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创新教育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 心理学指导机制
        在国外,研究性学习的思想雏形是见证于1916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教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阐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才围绕学习方式的转变,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能力。目前的研究主要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深入的探讨,从学校、学生、教师在学习中遭遇的挑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并获得真知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当前,笔者通过在中国期刊、报纸、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基金文库中输入研究性学习检索词,搜索到了很多以研究性学习为论题的文章,其中就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信息就有1万多条,但他们主要是对课程内涵、特点、性质与定位、结果评价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涉及到研究性学习心里指导方面的论文却寥寥无几,尚未发现较为全面的“心理指导研究”文与论文。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目前需要研究的重点是对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心理学指导,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二者的整合,为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与圆满完成提供心理上的保障。于是采取了三种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料及对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搜索,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分析综合,进行参考与借鉴。2、比较法: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文献的横向比较和对国内的相关理论文献的纵向比较,寻找差异和问题,寻找空白之处与研究亮点。3、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有效地了解师生对研究性学习成败的认识和感受,最近距离地了解师生的心理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难点问题展开了研究:
        第一,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动机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目的的。学生的兴趣、需要、探究欲、好奇心、好胜心、自信心、荣誉感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些内部动机是研究性学习得以持续、持久与顺利完成的内驱力。本文就是研究通过心理学指导,如何将学生的需要、兴趣、探究欲、好奇心等置于学习的核心地位,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第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角色定位理论。
        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取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本文就是研究通过心理学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不是像普通课堂那样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是把自己当主人翁,自己选择研究主题,自己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与信息,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三,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它们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智能与劣势智能。

本文就是研究通过心理学指导,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使他们能根据各自的优点与特长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文与研究方法,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而不要求研究结论的唯一性与标准性,从而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而广阔的空间与舞台。
        第四,大学研究性学习群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①健全的意志品质培养。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健全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这些因素是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如果没有自觉性与自制力,就不能不能主动地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并积极地参与到研究中去;如果缺乏果断性,就不能很好地处理研究中遇到的偶发事件,在紧急情况下也不能迅速地做出决定;如果坚韧性不够,就没有勇气去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无法挑战研究中存在的挫折。
        ②健康情绪情感的培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其“意义学习”中指出,学习过程不仅包括认知过程,也包括情感过程。而情绪、情感是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积极的情绪能调动个体活动的积极性、激活人的思维,增强人的自信,使人变得聪明,灵活,富有创意;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妨碍人的正常思维活动,抑制人们认识和创造的热情,削弱人的意志,使人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悲观失望,甚至放弃目标。所以健康的情绪情感,也是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③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有利于个体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良的人际关系易使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产生压抑、焦虑、烦恼、孤独等情绪体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小组学习形式,需要组内成员的团结一致与精诚协作,组内成员的团队意识与凝聚力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进展与完成。
        本文的研究是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体现在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与普通课堂上的学习大相径庭,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与挑战,它既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有的研究都是对研究性学习本身进行研究。而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对研究性学习的主体进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二者的整合,为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与圆满完成提供心理上的保障。二是研究角度的创新。当前各个专家与学者对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展开了不同角度与层面的研究,但在研究与论述教师的指导、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方法与技巧、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完成等方面都未注重心理学方面的指导。而本文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欲研究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比较全面的心理指导,这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圆满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高等学校迎接二十一世纪创新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改革方向,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平台。从国内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历程与成果的展示,从创新教育的内涵,从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宗旨,都可以看出国内外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而当前我国的研究性学习教育处于发展与摸索阶段,虽然有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与生活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看,我国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的各方面还不成熟,研究性学习缺乏本土理论指导,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一个全面指导。从理论意义上看,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完善和发展我国关于研究性学习既有的理论成果,为各高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提供理论帮助;从现实意义上看,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运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老师提供心理学方面的指导,将学生的内部动机置于学习的核心地位,以提高学生认知技能,保持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表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能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翠婵.《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指导研究》(《时代教育》2016年);
2.袁翠婵.《研究性学习中对教师的心理学理论指导探微》(《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年);
3.袁翠婵.《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动力因素探索》(《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年)
4.田小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刍论》(巜企业家天地》2008年);
5.李艳月.《沙盘游戏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考试周刊》2014年);
6.李艳月.《高校全民参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
        [ 本文系2020-2021年度邵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创新教育中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指导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YBB71)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