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熠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摘要:在我国军事院校军需开展军事共同课程,以便于提高学员的军事素养。军事共同课程包含军事素质课程、身体素质课程及心理素质课程,军事共同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关键环节,体现了学员的“两个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军事院校针对军事共同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做以规范,认为军事院校培训任务的调整,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而能够满足近几年来学员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军事共同课程的教育训练效果。
关键词:军事共同课程;教学训练;新型军事人才
引言:在新的历史时期,各项军事战略方针的确认,均指明了军事训练是科技练兵的主体发展方向,教育总部颁发了有关于《军队院校军事共同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这对于学员的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从基础角度不断转变学员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思路,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阶段社会局势发展的需要。为了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发展实现军事教育的改革,应在信息化时代打好信息攻坚战,提升各级指挥员及官兵的综合素质。
一、从战略高度提升军事共同课程教学训练水准
从军事共同课程教学和训练的角度入手,应深层次挖掘军事共同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只有加强全员学习共同课程的意识,关注共同课程的改革,并认识到共同课程学习的必要性,才能够使得各类军事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求》针对军事公务课程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认为在未来军人的素养必须不断提升,适应新型组训模式和信息化作战的需求,因此,应该在推进我国军事变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升军事共同课程教学的科技含量。
真的从全员作战的角度入手,从实战训练的角度入手,提升军事共同课程教学的训练水准,如:根据军委所提出的新型组训模式进行训练,对于军事院校各项教育培训路径加以梳理,分析有可能影响军事共同课程教学的因素,并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规避这些因素,便捷的掌握军事院校所应承担的各方面职责等。
从战略高度入手,提升军事共同课程教学训练的水准,推进中国军事变革的发展进程,应从全局的角度入手,为军事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的共同课程教育实训指导。
二、加强军事共同课程教育训练的实践指导
为了培养军事过硬、素质过硬、品德过硬的新时代军事人才,应该在军事共同课程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加入更多实训型的教育内容,这是因为仅仅依托于理论教育的军事人才并不一定能够适应错综复杂的军事环境,但是如果从军事共同课程与实践训练的角度出发,就能够达成军事共同课程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从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案等几个方面入手,为技术院校的学员安排实训计划,从而能够使得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基本技能密切结合、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实践教育密切结合,同时能够更好的提升学员的体能,打下良好的军事教育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过硬的军事素质,在实践训练及指导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未来的战争环境或维和环境,进行一些模拟的军事化训练。如,实现信息化的和军事化的课程与实训训练相结合,锻炼学员能够快速的利用电脑操作,达成某些军事目标,并同时要求在日常训练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能够应对新时期新的无力挑战,克服陈旧的教学观念,定期考核。
基层的教育实训能够使学员的气质散发出“军威”和“军魂”,军事公共课程教育训练的目的正是为了实现学员的快速成长,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把控军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使其能够更快的在军事环境内适应特殊环境的应用需求。
三、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安排
做好军事公共课程的教学安排,首先要针对《要求》我提出的相关意见将有所学有所用,有实用性的教育目标与目前的教育教学相结合,有的学员在来到军事院校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应该对于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好的教学支持,重点增加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操作,将理论知识与部队的技术实战相结合,从而能够完善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并做好与市配套的课程协调安排。通过合理的安排,阶段性的教育工作,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完善阶段性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握班级内的基本学习情况,选取更加符合学员军事素养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按照每步实施、每期总结、每学年大总结的方式,将教育学任务更为明确,突出的分解到各个不同教学单元。
随着高科技技术被不断地应用在军事领域之内,其实公共课程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教学内容也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如,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应紧跟军事科技发展的最新步伐,将信息化的如GPS定位或最新的勘测测绘知识等融入的教材的实际内容中,增加数字病毒知识,计算机辅助进行分析,自动化标图等高科技知识,使学员能够真正利用高科技为国家服务。
只有让学员不断掌握军事领域内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才能一方面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又在服从教学安排的基础之上,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完成自己每天的既定目标。的实训工作和军事理论研究是一脉相承的,只有精选合理的教学内容,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进行交流安排,才能使学员的综合素质在这种循序渐进中不断的成长,最终达成理想的高度。
结论: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时期,军事目标和军事教育目标应该适应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并必须要符合未来战争高强度、高速度、高复杂性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使学员更好的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加速对于军事领域知识的研究。与此同时,为了塑造良性的“军魂”,还应该给学员一个自我成长、自我监督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加适应现阶段军事公共课程训练的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亚兴,季电力,郭军.落实新大纲背景下的军校军事共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西部学刊,2020(13):110-112.
[2]曾海明,张亮.谈普通高等院校军事课程队列训练[J].武警学院学报,2009,25(07):78-79+82.
[3]刘京生.构建军事共同课程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06):81-83.
[4]黄文伟,徐黎平,徐敏飞,张郴平.加强军事共同课程教学训练研究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0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