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艳
乌鲁木齐市第98中学 831400
摘要:在现代的教学工作当中,和学生沟通已经成为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教师和学生毕竟分属两个群体,如果教师得不到学生的认同,那教师的工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有反效果,所以教师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成为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能否打开学生心理关口的重点。本人认为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学生有效沟通,教师必须做好三种角色:榜样、朋友、教导者.。
关键词:学生沟通、榜样、朋友 、教导者、尊重、倾听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他们教授知识,还要求他们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尽量在思想上和道德上引导学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如何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本人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觉得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同,更好的进行沟通,必须做好这三种角色:榜样、朋友、教导者。接下来我结合教学工作,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
自身不正,何以正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在自己的学术领域要给学生很好的教学和指导,而且在日常行为和道德思想上也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这同时是做好和学生沟通工作的第一步。
1、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作为教师,你的一举一动学生们都看在眼里,你也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了,不管是语言上还是行为上。
在现在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还是以前的老想法:只要学生的成绩好就行了,只要他们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就行了。但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是大错特错的!在这些年里,社会上出现了多少高学历低素质的高材生,有的因为个人的喜好而虐待动物,有的甚至因为一点小事而杀害同学,这样的悲剧已经屡见不鲜。那可想而知,教师在德育上对学生引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教师的品行得到了学生的认同,才有可能和学生进行更深度的交流。
2、教师要做到知错就改
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有些教师觉得拉不下面,总觉得承认自己的错误很丢脸。但要知道学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如果知错不改只会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断减分。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而且还会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3、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形象
无论是教师还是其它职业,仪表和形象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只有仪表整洁、精神振作、举止大方,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好感。
二、要做学生的好朋友
不要认为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就好,如果教师总是保持这种状态,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距离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和教师有更多的接触了。所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做他们的好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1、平等和尊重
要想和学生更好地交流,教师必须先放正自己的位置。在学生心中,老师多数是高高在上的,这样非常不利于沟通。我们要告诉学生,我们虽然是他们的老师,但也可以做他们的朋友,这样子学生才会更愿意和你交流,和你分享更多他们的想法。平等和尊重是相互的,你能做到尊重学生,他们才会更加尊重你。那怕学生犯了错,我们也不应该高高在上地指责他们,更应该耐心地开导他们,这样做比起指责的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
2、爱和理解
如果一名教师他不爱自己的学生,很难想象他可以把学生教好。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感情,我觉得教会学生如何去爱比教会他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只有心中有爱,他知道要爱自己的父母,要爱自己的朋友,要爱自己身边的人,以后他才会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正能量。要学会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与其说学会,应该说感化更合适,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真切的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之于理解,我们和学生交流时,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子才能更加得到学生的认同感。
3、多主动和学生交流
作为教师,不应该总是被动地等学生过来找你,我们应该更主动地找他们聊天谈心。其实有不少学生是有很强烈的愿望和别人交流,特别是想和老师分享自己的事情和想法,但有时因为害羞,拉不下面子才就此作罢。我们需要给学生们一个这样的机会来说出自己想说的,也给我们自己一个机会,去进一步了解学生。
三、做好学生的教导者和引导者
在做好以上两点后,我们才能进一步得到学生的认同感,才能更好地教导和指引他们。
1、分辨对错
在这里说的分辨对错不是指知识上的,而是说做人上的、道德上的、行为上的。作为教师,也是一个长辈,有义务更是有责任告诉学生,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可以做,这是建立在学生对你的敬重和爱戴的基础上的。
2、引导学习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也应该把这观念传递给学生。其实兴趣和求知欲都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无论在学习上,在生活上,还是以后在工作上,都要有努力进取的精神。对于个人,时间是有限的,能学到手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要告诉学生,追求进步是可以无限的!
总之,教师要更好和学生进行沟通,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在学生面前建立威信,同时也要多和学生平等对话,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法,再者才是更好地教导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充满正能量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王贵林 陈洵 心理学教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奇 刘汝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冯中良 武新春 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5、冯维 现代教育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