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翔
山西省武乡县职业中学校 邮编046300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今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快速、高效、准确的特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最佳帮手。中职学校生源参差不齐,文化基础悬殊也很大,尤其厌学思想严重,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学生主动去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偏低,因此任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人类社会不断被更新,如今整个人类社会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就是信息时代。从目前的情况看,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效果可见一斑,其严重脱节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注定存在很多的弊端和问题,单一的教学方式、机械的应试考核方式…所有这些都是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阻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书本学习中最大限度的脱颖而出呢?竞争是残酷且激烈的,要想做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需求性人才,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练就技术性本领,才能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新时期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信息素养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已成为新时期评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时代,社会各行各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当前很多中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以提升该课程教学实效性。但是,很多中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2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率的路径
2.1采用信息化教学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征。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与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法相比,前者往往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勇于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很多中职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抵触的心理,一上理论课听着听着就昏昏欲睡,要么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学习效果很差。而计算机基础课的前两章内容就以理论知识为主,那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也能很快乐?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手段作出相应的改进。为上好一堂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该课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重难点,对课程做出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时,教师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该课相关的知识制作成几份知识竞赛题,教师在课前告之学生,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知识竞赛,并和学生约定好相应的奖励政策,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到上课时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统一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竞赛答题,学生答完后即可看到自己的积分、排名,教师给排名靠前的学生相应的奖励,如奖励笔、本子、期末加分、减免劳动一次,或是一根棒棒糖等,这些都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互动,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为教师今后的教学课堂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2.2开展小组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并不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也改变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小组合作的方法能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遇到难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导作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这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在学习PPT时,相较于Word和Excel,其难度更高。对学生来说,学习困难比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进行PPT教学。教师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制定小组任务,规定每个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PPT的制作,并且参加评比。小组成员在制作PPT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遇到困难时寻求组员的帮助,大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遇到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不仅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且还能够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解决自己之前不懂的问题。小组合作不仅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同时也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进步。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的地位,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自由施展才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2.3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强化基础的理论,还要能有效利用实践,做到理论的实践真正结合,并催化出新的认知,提升其创新能力。(1)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比如教新操作的时候,老师不需要急着教学生如何操作,而是让学生去摸索适应,这样学生才能很快上手掌握特定的操作方法。(2)开辟新的学习环境:第二课堂活动是打破教育界限的重要措施。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2.4教师放手,学生大胆创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课,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操作课,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放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前教学设计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无论是学校还是该学科教师,都要正视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抓住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的发展机遇,以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深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乃钊,李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迷,2017(9):152.
[2]王新生.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2):6360-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