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雅芬
泉州市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英语语篇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语篇解读表层化和思维培养意识薄弱化等问题。部分教师的目光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学习或表层信息的提取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本文探讨了在读前、读中、读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通过围绕语篇主题激活思维、整合语篇内容活化思维、提炼语篇内涵深化思维,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语篇教学;思维能品质
一、引言
语言学习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习得,更需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和提高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展开思维性语言认知活动,而后于思维性语言模仿活动中进行意义操练,最终在思维性语言实践中使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语篇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在语篇教学中如何在阅读前激活、阅读中活化、阅读后深化学生的思维,并通过提问、预测、留白等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实践与探索
1. 阅读前——围绕语篇主题,激活思维
读前环节是正式学习语篇前的准备阶段,其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头脑中与语篇相关的已有图式,为学生充分获取和输出文本信息、建构知识和提高能力做好铺垫(张泰刚,2016)。教师要紧扣单元主题,围绕语篇文本有效设计读前活动,开启和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授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起)六年级下Module3Unit2 The cows are drinking water时,教师依据语篇中涉及的动物、动作等词汇在读前开展“词汇风暴”游戏,引导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动物和表示动作的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语言思维的灵活性,为后续的学习作了有效铺垫;同时引入竞争和比赛机制,学生在相互启发和彼此激励中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促进思维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2. 阅读中——整合语篇内容,活化思维
读中环节是学生学习语篇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理解语篇内容和掌握语言项目,更要渗透有效的阅读方法、技巧与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语篇内涵,深度解读与分析文本,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江苏桂婷婷老师执教的阅读课——《Emperor penguin》为例,在她的课堂上,处处迸发着思维的火花:歌曲导入后,桂老师引导学生速读课文,read the whole story, answer the question: The penguins are...(Use one word to complete)这是检测学生整体读文后,获取文本大意的能力;要求用一个词来完成问题,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阅读本来就是一个读者的主体经验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个性解读过程。该课学习的重点是体会The penguins are amazing .桂老师带着学生反复读文,对阅读信息进行转化、分析,而后对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一读,read and underline: Why are the penguins amazing? 带学生反馈完毕,总结出三方面:Good swimmer,good parents, live in the antarctic后,师又带着学生重点突破, Read again and think ,keep the key words:Why are they good parents? 桂老师在教学中关注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导向。以问导读,以问到思,师变知识呈现环节的“解释主导”为“思维主导”,不仅要让学生轻松想到“what”,还进一步进行了"why so”这种深层次的思考,步步深入探究课文。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以生自主读书、思考为主,师仅在重难点关键处辅之以促学。
在本环节中,教师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设计了有效、合理、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在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活化学生思维--设计问题的开放性,生生启发,深刻理解话题。既拓展了语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又有助于促使学生不断建构语篇文本与思维导图之间的联系,进而内化了语言学习的策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3. 阅读后——提炼语篇,深化思维
读后环节是检测学生语篇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语篇情节,提炼语篇内容,依照教材情境准确输出文本语言,重在让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内化语言,拓展思维,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是以江苏桂婷婷老师执教的阅读课——《Emperor penguin》为例,待学生理解了整篇文本后,呈现了本课的亮点——思维导图。老师在教给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后,让孩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出本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无疑是文本信息在头脑中排列、分析、综合的过程; 接着,桂老师又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英语来复述全文,这是用言语来再次巩固所学、并将头脑中的思维方式复现的过程; 待学生复述完课文后,带着学生别样输出课文Think and say: Hello, I am the chick,...引导学生以小企鹅的口吻,介绍自己和他们的爸爸妈妈(The emperor penguin),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语言转化成第一人称的陈述语言,即通过阅读获得文本信息、再运用思维转化,将文本重新建构表达,从中促进学生用英语理解,变化角色用英语表达的思维能力。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升华所学,情感教育渗透其中。课末,师在家庭作业中还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另一用法——指导写作,即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思路、概括文章。一堂教学,三次提到思维导图,特点不一,用法各异,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更是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又一次飞跃。
三、结束语
英语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以语篇文本为依托,以问题和活动设计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在阅读的各个环节中活化思维、在“走尽”语篇中深化思维,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和情感上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升。
?
注:本论文所用案例均出自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
?
参考文献
[1]樊凯. 2016.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6):1-5.
[2]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泰刚. 2016.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