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形式美法则在花鸟画构图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胡玲林
[导读] 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的艺术观念对花鸟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胡玲林
        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的艺术观念对花鸟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强调艺术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写意花鸟画家不同的思想感受产生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写意花鸟画的形式美法则在教学中体现为多样统一原理的综合运用,款式印章,也是构图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形式美法则;写意花鸟画;构图;教学;运用
        本文从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出发,论述了形式美法则在绘画构图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花鸟画不同构图形式,探讨形式美法则带来的视觉影响力,得出形式美法则是绘画构图的首要标准这一重要结论。
一、形式美法则与写意花鸟画构图教学
(一)形式美法则与构图的概念: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人们认识到形式美的特殊作用后,对美的事物外在特征进行规律规律性的抽象概括,依照这个法则进行美的创造,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形式美的法则的内容。
        《辞海》“构图”条曰:“所谓构图,是指艺术家为了小贤作品的的和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所谓构图,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
(二)形式美法则在写意花鸟画构图中的作用
        写意花鸟画家的审美态度可以是人们情感和艺术倾向的曲折反映。纵观中国绘画史,到了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科。五代时期徐、黄两大流派的形成是工笔花鸟画成熟的标志,南宋时期的艺术成就达到了高峰。从元明清至近代,单从绘画本体而言,是一种承袭式的发展状态,变化微乎其微,其中表现题材的重复并不是致命的问题。自然界繁多的花木禽鸟是花鸟画表现的永恒题材,关键就是后代画家并非表现自我的感受与认知,而是重复古人对物象之感受,成为阻碍艺术创新与艺术发展致命的弊病。时过境迁,自然物象相对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人的外部特征变化也是有限的,真正变化的是人的思想和审美认知,变化的是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观念。
二、形式美法则在花鸟画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与变化与整齐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对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整齐,对比比例,虚实,宾主,层次节奏等规律的概括,多样统一平衡的事物的对立面,又保持了事物的丰富性,在具体运用中强调的是对个要素度的微妙把握,而是事物的关系达到一种理想化的境界。纵观历史上大师的中国画作品,他们在处理时我不做到了多样统一,使画面丰富而和谐。在教学五年级下《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学生在一至四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水墨画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已在笔墨语言上有了一定的体验。因而在本课教学的时候,教师着重从对工具材料,表现内容和表现技法的深度学习,着重教学,使学生对水墨这一中国传统表现技法形成较为系统而深刻的认知和认同,对中国画笔墨技法有进一步体验。但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用水墨表现荷花的造型特点和技法特点,以及扇面造型的经营位置,也就是构图问题。

因此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了解荷花的结构特点,并辅助教师示范,再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荷花的表现技法;教师在此基础上,运用拼摆的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荷花与荷叶的画面的统一规律,从而使学生能够将多样统一的形式法则运用到作品中。最后,通过齐白石画家的荷花作品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多样统一的认识。
(二)对称均衡
        黑白在画面上体量分布,也既是画面视觉上的均衡。计白当黑,就是构图上空白的利用。清代华林指出,与通幅之空白处,尤为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狭窄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狭窄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空白的利用是极为微妙的手法。八大山人的《双鸟图》以寥寥数笔,勾勒出画面清新!俊逸之七,也是以空见实的典型。
(三)调和对比
        画面上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就是虚实感的处理。虚、藏、简、疏属于虚的范畴,实、露、繁、密属于实的范畴,虚和实是相对的矛盾的两个方面,画面有虚无实就轻薄而空旷,反之就重俗而闭塞。因此画面既要有实的部分,又要有虚的部分,才有力量。“密不容针,疏可走马”,就是传统绘画稀释对比的打折。
(四)节奏韵律
        画面上的重量感是画面节奏韵律的重要体现,只要对比又要平衡,在平衡中求对比,在对比中求平衡。所谓重量是画面形象给读者的注意力,虚实关系。即使重量关系,但形成画面的质量关系因素复杂形象的质量,动静以及表现他的笔墨色感,题款印章都是构成质量感的要素。在教学二年级下《潺潺的小溪水》一课时,通过对小溪的观察,感受溪水清澈秀丽,恬静悠闲的美。通过了解有关详细的知识,欣赏名家大作,培养学生运用线的疏密变化和明暗对比的方法进行造型的能力。在我的教学当中,我主要以齐白石的国画作品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小溪有深刻的感感性认识,激发他们观察和表现的欲望,训练他们对线条明暗的表现力和对自然景色的取舍能力。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灵活地掌握这一技法,笔者结合《芥子园画谱》当中的“平泉”画法,进行局部示范,引导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轻重、快缓,从分体现节奏韵律,还等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传承的溪水,顺溪而下蝌蚪的游泳和泉水的急喘,两者董事所起的重量,取得了作品的节奏感,韵律感。
三、构建写意花鸟画构图形式美教学新课堂
        联想和想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他们能够有效化解头脑中僵化的思考模式,引发学生灵活思考的兴趣。传统写意花鸟画具有独特的绘画观念,羽化服样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课堂示范教学,调整教法与学法,改变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建立分析讲授示范巡回辅导,个别辅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创始教学情境,培养审美鉴赏力。在写意花鸟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性地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让同学之间开展互相批评,互相评价。组建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注重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按照对立统一原理,置换主次关系,拓展写意花鸟画,构图表现新形势,培养学生创作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学生的视觉艺术鉴赏能力。
四、结束语
        当代花鸟画家因从生活中去感受,经过自身的观察与发现,发觉从感情上转化为自己的感知表现形式。大师李可染先生借鉴传统绘画的精髓,产生了独特的方式结构的变形形式,留在美术史册中受到后人推崇,当代美术教师因灯从当代花鸟画课堂教学的学术前沿,注重从传统花鸟画中汲取,在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上下功夫,充分了解古典诗词,书法哲学的思想内涵,对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及意境创造有真切的感悟。从整体上把握形式美法则,在传统花鸟画中,花鸟画课堂结构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