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杜晓东1 杨茜茜 2
[导读] 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了所有高校必须考虑的问题。
        杜晓东1   杨茜茜 2
        1.2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了所有高校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在新时期的发展中,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行为变化规律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此同时,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很大程度上地增加了当前辅导员工作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特点与行为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对现有的思政模式进行完善,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规律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呈现出当前社会应有的时代特征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的生理特征,是时代与生理的综合产物,思想价值多元是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普遍存在求异性。这种求异既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也是源于青少年价值观多元但识别能力不足的隐患。大学生因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在片面追求思想的多元和个性化的基础上,对各种思想不加思考、了解的学习和深入,如因对自由主义的过分推崇,乃至抵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盲目信仰,在班级管理、学校管理中不服从安排等等,这些表现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群体思想的混乱,暴露的是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思想亟需主流价值观的有效引导,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辨别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受当前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及比较富足的家庭环境影响,许多大学生的思想面临着"自觉丧"的一面,如在面对困难时,既能自觉地"自我安慰",也会自觉地选择更舒适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当前"佛系"一词在青年学生群体迅速普及、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积极的自觉和人性惰性上的自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谨慎面对。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
        (一)政治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从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来看,尽管在思想政治态度方面,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但是在国际形势快速变化,国内外文化相互冲击的作用下,各种不良文化的影响与诱导,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政治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于政治生活的认同感相对较低,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发展当中,无法承担其自身应有的责任。政治认识存在的偏差,使得大学生很少关注时政要闻,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不会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方式更为内敛,无法有效的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都稍显稚嫩,这既符合大学生的生理特征,也符合社会时代特征。但整体上,大学生的思想又有着从稚嫩向成熟化转变的发展规律。
        (二)个人利益主义明显
        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在价值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人利益主义,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淡化的情况,没有形成明确的人生理想,缺乏学习以及生活的明确规划。特别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中,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尽管其为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复杂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许多大学生来说,经常会采用网络的手段来寻求答案,但是由于并没有形成坚定的价值观,使得其在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时,很难经受住多种文化的考验,出现了一些利己主义思想,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以及社会的利益,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后,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意识更为强烈,使其在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先利己后利人。
        (三)人际交往意识淡薄
        大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往往在2-4个小时,部分学生甚至超过了6个小时,课余时间不是在玩手机,就是打电脑游戏,这就使得其很难开展有效的人际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互动。除此之外,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度,尽管获取知识的速度更快,但是在这种快餐式的学习下,学生很难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发展是逐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在4-5年的大学生活中,许多大学生的思想有多方面的转变,如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从同一性向个性化、开放化转变。

所谓思想开放化转变是指大学生从关注自身开始向关注社会需求转变,从而导致自身思想的社会化和开放化。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成长与发展路径
        (一)强化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新时代大学生所具有的多元性、独立性、求异性、自觉性和成长性表明了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想的需求,而其从单一化向多样性、同一化向个性化转变的发展规律则表明了大学生思想引领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更要有科学的方法。不仅要加强引领,更要在引领的过程中学会优化途径、优化方式。在当前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课一直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另外,现在高校倡导思政教育进课堂,专业课老师在教授专业的同时有效的引入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工作的另一支重要队伍,即是高校辅导员,辅导员需要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体系。
        (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合作的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要营造好良好的教育环境,既要进一步强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授课老师的专业学习,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想深度、思想高度和思想丰富度;也要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考核和考察,真正弘扬好"尚德"的大学文化理念;更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好思想文化,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更好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应该积极地举行集体活动,让大学生在集体交流当中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当中。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辅导员要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刻体会个人的努力、团队间的合作以及集体的共同荣誉,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活动中使他们的自我克制能力和上进心能够有效地增强。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大学生是一个关键时期,当代中国青年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珍惜时光,坚守初心,在伟大实践、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革命中锤炼自我、成就自我,真正做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家庭、对自身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要在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好大学生思想积极的闪光点、思想求异的兴趣点、发展时期的薄弱点,汇聚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准发力,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当中,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相对较高,但是其心理素质存在一定的欠缺,这就使得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出现退缩的行为。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把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作为一个重点思考的方向,从而磨练学生的心智。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一环,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根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的访谈和问卷调研结果,本文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加强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做到思想育人;加强学风建设和指导服务,做到管理育人;加强健康教育和咨询疏导,做到心理育人;加强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到言传身教。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其思维方式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规律进行分析,通过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时的采取有效改善措施,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爱春.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和变化规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106-110.
        [2] 汤菊芳.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J].时代报告, 2019(2).
        作者简介:杜晓东(1987.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助教,工作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