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摘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意识形态载体变得多样化,这给网络阵地的建设、监管都带来了挑战。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力量,不断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意识形态;路径
引言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营造良好的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并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为辅导员线上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辅导员也要转变工作观念与思想认识,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学习新媒体知识与技术,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身新媒体媒介素养,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充分利用信息传播规律,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工作,实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目标。
一、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
(一)是新时代网络媒体发展的现实需求
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媒体平台与舆论格局在发生改变的同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具有多元性、虚拟性、开放性、便捷性、隐蔽性等特征,使得高校大学生可以广泛接收不同文化价值观内容,并且可随意在新媒体平台中发表观点。与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相比,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受到了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也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高校辅导员创新工作思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是各种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新媒体是各种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一方面它传递了很多有价值的声音,如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宣传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化以及民众网络问政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新媒体又成了各种别有所图的人利用的工具,用来传播负面的、虚假的,甚至是诋毁党和政府形象的信息,国际敌对势力及西方意识形态也正利用新媒体加紧渗透不利于中华民族稳定团结的思想,这使很多不明真相的民众深受毒害,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新媒体时代,各种意识形态在网络媒体上隔空较量。同时,新媒体时代话语倾向的娱乐化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解释力和批判力,使得当前的所有话语都倾向于娱乐化,并且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二、辅导员媒介素养不足的原因
(一)工作理念与思路受传统工作模式影响较大
目前传统的工作模式尚能保证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部分辅导员固守传统的线下工作模式,缺乏学习新媒体理论和技能的积极性。同时现阶段部分高校处于信息化建设初期,软硬件设施无法充分满足辅导员的工作需求,这就造成辅导员既要按照传统工作模式开展线下工作,同时又要进行线上层面工作的开展,线上线下双向完成同类型工作就导致部分高校的一些辅导员对新的方式有所抵触。
(二)岗位性质导致辅导员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足
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辅导员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理论素养,并在实践中练习。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被各类事务性工作占据,使得辅导员很少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无法进行学生工作研究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研究
(一)提高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新媒体环境,要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维护高校甚至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学习相关理论内容,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自身真学、真信基础上,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二)落实意识形态监管职责
高校要完善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划分、考核机制,督促辅导员强化责任意识。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辅导员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树牢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学生网络空间动态,特别是在舆论高发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提早做好安全风险预警。
(三)提升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权助力高校隐形思政教育
新时代下,高校必须要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模式,开启网络时代隐形思政教育,提升思政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权。要加强制度层面对辅导员的权益保障,扭转辅导员在高校话语格局中的弱势地位,使辅导员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让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占领网络宣传的主阵地不断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魅力和吸引力;要重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宣传队伍,不断提高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传播正能量、宣传正义的效能,提升辅导员的话语权,使其自身具备更大的影响力。
(四)明确各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之间的职责,强化教育主体之间的协作
明确各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之间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直接面对高校在校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必须有着正确的政治理念,坚信马克思主义,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并且具备雄厚的知识积累,面对学生的各类问题能够从容应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从理性和哲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与时俱进,引导高校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变化。二是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能够第一时间给学生传达主流意识形态,也能近距离观察、了解学生意识形态。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这种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情感支撑,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各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中不经意间向学生呈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对在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应积极主动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与精神元素,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做到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相结合。如今许多高校启动“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这种结合不是嵌入式结合,而是要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使其发挥“1+1>2”的整体效用。四是高校的各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和在校生密切相的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真正落实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
结束语
媒介融合背景下,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满着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技术、思想上的冲击,高校辅导员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更加明确自身身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使得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话语权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郝川.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2]苏李杰.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曾建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和提升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4]孟丽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5]唐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导权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