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为师者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贾静静
[导读]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贾静静
        (合肥市经开区翡翠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魅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倾听”这一看似简单的词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内涵,因为“倾听”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赞美。我们知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最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   
        在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且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会倾听是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技能之一。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怎么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呢?
一、老师自己要做善于“倾听学生”的倾听者
        “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看法,而并不认真地对待‘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日本佐藤学先生所著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像这样的精辟之言俯首可拾,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特别是在现今的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是预先设定的教学流程,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听,不加以辨析,学生回答中明显的错误,老师也时会波澜不惊,甚至还笑着鼓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我们仔细地想想,教师认真倾听了吗?
        1.耐心倾听孩子们“纯真”的话语
        美国著名的主持人林克莱特问一位小朋友,“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说:“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飞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所有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道:“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
        同样的场景,在有一次班队课上时我也曾这样问过孩子。孩子们众说纷纭:我想当警察、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医生……当轮到我们的周高驰时,他说:我相当作家!孩子们听了他的回答,可谓哗然一片。我也能理解当时其他孩子的心里,因为周高驰这个孩子在班级里基本上的是“不动笔先生”,作业不写不说,甚至连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作文也是“空白一片”的。听到同学们的嘲笑周高驰的脸颊瞬间红了,露出极为“尴尬”的神情。为缓解这种“尴尬”的氛围,我极力向全班同学阐述平时周高驰是如何热爱阅读的,又是如何在同学们课堂交流遇到困难时,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知识储备帮助同学答疑解惑的。听后,孩子们向周高驰投来赞赏的目光,当然周高驰同学也受到了老师莫大的鼓舞。
        因为教师跟孩子接触的机会最多,我们老师更应该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去听学生最善良、最可爱、最纯真的心语。我们的课堂因此也会流光异彩,丰富感人。
        2.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握时机及时回应
        认真倾听学生话语的同时,要适当地对学生的言说把握时机地及时回应,让学生想说、乐意说;否则,你就没的听了,就听不到可靠的内容了。


        比如听到精彩处,称赞一句;听到动情处,会心一笑……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打断学生的话,及时纠正其表述中的问题,或要求他重述,或提出些要求,或要求做出解释,这些常常能体现出教师重视学生、认真倾听的态度,对学生来说都是积极的信号。在听的过程中,还要保持欢迎的神态、和蔼的态度,即用神情和肢体语言告诉学生:你讲得很好,我正在认真听。我们老师一定要避免假听,就是心不在焉,神情马虎,目光游移,但却还要装出听的样子。在听完之后最好能对学生的言说进行简要的概括和评价,它会很大地鼓舞学生,使之产生成就感,使之有自我价值体现的感觉,从而充满自信。
        得到别人的尊重才会明白尊重别人的重要性,得到别人的理解才会接近理解你的人,从而希望也去了解别人。就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是最根本的,我们如果能让学生明白倾听的好处,无疑是最大的收获。
二、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善于“倾听同伴”的倾听者
        “要学会倾听!”这句话老师们经常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说。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小孩子为了自己有机会发言,高高地举起小手,大声地说,我,我!当他发完言或朗读完课文之后,心满意足地坐下,再也不听别人的评价或别人的发言,而是与周围的同学窃窃私语。没有得到发言机会的学生也会唉声叹气地和别人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参与程度不高的小孩,看到有人说话,正中下怀,趁机讲起了话,
        所以倾听要有要求、目的性。倾听同学的交流,听谁的、听什么、怎样听,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如在上《恐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介绍“恐龙”的时候,引导学生倾听同伴在介绍时的几个小问题:介绍了几种类型的恐龙?每种恐龙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恐龙,说出理由?这样的倾听要求下去,学生的倾听的就更有目的性了。那么接下来本课的难点就在这样的倾听交流中迎刃而解了,如果不能仔细的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而是教师一手包办,那么就失去了探究的初衷。
三、老师要引导家长做善于“倾听孩子”的倾听者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当然孩子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特别是一些习惯性的培养。所以父母对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那么我们老师该如何引导家长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1.家长要有“爱心”——家长要用心去“爱”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而不是有很强的“控制欲”去“控制”孩子的成长,应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去看待。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被呵护的时候,孩子才敢跟家长坦诚相待。
        2.家长要有“同心”——家长倾听孩子在诉说时应留意自己的言行。当孩子准备跟家长沟通时,应该停止所进行的一切动作,包括放下手里的手机和工作。并且家长的“神情”要跟孩子的叙述“同频共振”,而非“目光呆滞”、“无动于衷”。要跟孩子同乐同悲,这样当情感上跟孩子达成“共鸣”时,孩子就会从心里认定自己的想法就受到父母关注的,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3.家长要有“耐心”——家长在倾听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语言表达也许有时不那么清晰,但是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有抒发自己内心喜怒哀乐、表达自我想法的权利,所以我们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一言一语。当他们言之有理的时候,作为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不合情理之处,要做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总而言之,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学生,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学生独特的体验、大胆陈述,教师应该给予鼓励、支持,对他们的幼稚、不足也应该予以重视,善于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甚至才愿意积极地加入到对话的行列中来,才会在对话的过程中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自己要学会倾听,更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的能力,因为“倾听能力”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