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张红菊
[导读] 我们都知道好的高中,大学决定着孩子的未来走向,而决定这个走向的关键转折点就是初中阶段的学习。
        张红菊
        武汉市铁四院学校   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我们都知道好的高中,大学决定着孩子的未来走向,而决定这个走向的关键转折点就是初中阶段的学习。由于国家不断的壮大与发展,我国现在最为重视的就是对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就更加需要创新。因此,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初中教育管理需要创新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实施策略进行分析解剖,希望能够给初中教育管理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教育管理 创新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袭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试探性地对自身的管理进行着改革与创新。初中阶段作为通往高中的重要转折点,理所当然成了改革的重点阶段。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信息及其发达的时代,各个学校之间为了能够彰显自身的优势也都把重点落在了改革与创新上。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校园气息。而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及其叛逆的阶段,同时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也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所以初中阶段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新形势下初中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良好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而优秀的教师也会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发展方向。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一套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学习规划,让孩子养成自律学习的好习惯。这也是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律性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而让初中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是为高中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在初中阶段老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并为活动出谋划策,从而来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心理。常规下初中教育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侧重点,而教育管理的创新是为了在提高学生整体成绩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创新与改革。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新的模式更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所以说,新形势下初中教育机制的改革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初中传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管理对课程内容缺少针对性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强化,普通的教学理念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学生渴望学到更多现代化的知识理念,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传统的教学理念相对保守,缺乏理论课程所需要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同时,授课内容的单一,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传统教学内容的单一对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素,这个因素也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工作与生活。
(二).传统教学不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希望提高自己的主体地位。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相对枯燥,老师只按备课流程进行授课。所以,缺少了与学生的互动性。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特长的。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互动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身特长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老师再对学生不擅长的科目加以引导及赞美,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忽视这种人本理念。这对初中转折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一个因素。
三.新形势下初中教育管理创新的基本对策
(一).丰富课程内容,多元化评价学生
        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知识方面所需要的兴趣。新形势下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要一味的拿学生的成绩来说话。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在备课的同时适当增加对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对每天的课程都充满期待,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教师就应适当的帮助学生缓解这种压力。可以多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的课程,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又增加了对知识的储备量。另外,学校应该开足课程,音乐.美术,劳技,体育,心理健康课程必须高度重视,不得随意被其它科目占用。丰富课程内容,多元化评价学生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给成长中的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对于初中阶段正处在叛逆期的学生来讲,应给他们足够的主体地位感。应时刻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在教学中要时刻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在互动中了解学生的特长所在。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的,他们需要得到老师足够的认可。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一部分因素取决于老师的赞美或表扬。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赞美或许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老师应该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应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也会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主体地位感。然后再顺应学生的心理去引导他们如何正确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又能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结束语:
    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不断地创新。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对小学知识储备量的总结,也是对高中阶段知识的铺垫。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 新形势下初中阶段教育机制的管理创新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同时,也是关乎国家发展的有利措施。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还需要有关教育部门制定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丁志勇. 新时期初中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2019(15):40.
[2]潘惠慧. 新时期初中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刍议[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80.
[3]刘斌. 浅析如何优化初中教育管理[J]. 才智,2015(33):31.
[4]项志康. 为了每一所初级中学的发展——国家级课题“地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简介[J]. 上海教育科研,2008(03):84-87.
[5]马成清. 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探讨[J]. 赤子(中旬),2014(04):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