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李玲茜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家园公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李玲茜
        莱西市香港路幼儿园   26660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家园公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现代社会,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当前阶段,我国幼儿园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仍然非常的严峻,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改变现金时代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推动家园共育理念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广大教师和幼儿园应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方式,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合理的采取心理疏导、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推动幼儿园和幼儿家长之间教育沟通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家园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一、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一)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当前阶段,家园共育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关注到幼儿的心理健康,通过理论和实际活动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目前阶段,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部分幼儿园会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从而让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过于浅薄。部分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这会导致幼儿出现心里健康危机,甚至会形成孤僻的心理,在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产生极端性性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也是当前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园共育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深入实际应用,并且幼儿园安排的家园互动活动往往随意性较强,没有行程严格科学的管理模式,很难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这并不是简单的校园开放日和亲子活动就能够达成的,然而,目前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并不能够利用当今时代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有效的家园共育模式尚未形成
        此外,在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普遍存在着有效的佳家园共育尚未形成体系化的模式这一问题。家庭和幼儿园缺乏有效的沟通一直都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指导,以及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沟通,在家庭生活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往往是最符合心里状态的,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当幼儿产生不良行为时,及时的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与教师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在目前阶段,这种有效的家园共育模式尚且没有形成。


二、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关注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在目前阶段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幼儿园家长应当充分关注心理疏导的作用,与幼儿园教师相互配合,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和高效化。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善于从幼儿的思维方式入手,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正式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认识到自身的行为表现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表现,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幼儿园可以招聘优秀的幼儿心理医生,并成立相应的幼儿心理健康研究分析小组,通过对幼儿园内幼儿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和日常观察,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家长也要对幼儿的日常情绪和生活状态进行观察,同时定期的将情况汇报给幼儿园,以便于幼儿园专业人员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给出合理的心理疏导方案。
(二)利用“云平台”,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
        利用云平台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是实现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家园共育的模式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通力合作,而在此过程中,家庭教育往往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又极大的依赖于家庭关系。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应当积极搭建云平台,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制定多样化的家庭亲子活动,实现幼儿在家庭内的健康成长。当然,这需要幼儿园有足够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够借助大数据挖掘数据和信息对家长和幼儿的行为以及状态进行精准的分析。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的形式向家长布置亲子活动任务,通过亲子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为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到家园共育背景下家庭对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影响,也要从自身做起,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定期对幼儿开展心理辅导,幼儿园要采取合理的方案,规范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的与幼儿家长沟通,并招聘专业人士进行幼儿心理行为普查,保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幼儿心理持续健康发展,为幼儿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清,程亚蒙.幼儿家庭教育的合力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7):11-13,45.
[2]边疆云.学前教育中如何加强幼儿卫生保健:评《幼儿卫生保健》[J].中国食用菌,2020(1):26.
[3]王娟.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9(10):87-90.
[4]安娜.3-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策略的状况及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5]潘文雅.“80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