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渗透措施试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6期   作者:彭兴和
[导读]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实践传统文化对提高小学生的国家自尊心
        彭兴和
        蓬溪县文井镇小学校        629104
        摘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实践传统文化对提高小学生的国家自尊心,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精神有很大帮助。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文化多元主义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国家的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提高国家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和教材,探索如何渗透和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
        关键字: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合人;渗透;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长期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繁荣发展的精神食粮。小学语文课是中国优秀文明最好的传播基地。语文课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国教育的重要性
        1、为了培养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小学教育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主题,爱国主义有助于为孩子们的心灵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向学生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可以通过外界的不好的想法和奇怪的会谈,认识到能够有效抵抗学生思想侵蚀的持续的国家遗产。
        为小学准备的中国教科书包含了许多表达爱国主义的古代和现代文学家的诗和文本,这对学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描绘壮丽风景的望庐山瀑布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雄伟河流和山的热爱,展现古代人智慧的秦兵马俑启发了学生们的国家自尊心;以及珍惜国旗尊严的“五星红旗”使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和保护祖国。
        2、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意识形态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引导得越快,介入得越多,对形成正确的世界前景、生活和价值的前景就越有帮助。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有礼貌、诚实可靠、勤奋简单、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好品质。
        小学中国教科书上有很多报道,讲述了培养和升华学生意识形态和道德情操的道德故事。比如学习《孔子拜师》一课时,通过老师对孔子的学习,学生们可以理解勤奋、谦虚、尊重老师的行为规范。
        3、开发学生综合学习的潜力
        小学生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兴趣、发展智力的黄金阶段。学校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的智力发展会在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中受到不同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活动可以挖掘学生学习能力的潜力。通过练习中国书法,培养学生的耐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学习律诗的绝句,学生可以体验到整齐的节奏,形成古典文化的审美能力;通过猜谜语和做两部分歇后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国教育的措施
        1、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大大丰富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更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教师可以在中国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使用丰富多彩的图表和视频资料,展示能够更直观地反映传统文化本质的资料,帮助学生吸收中国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遗产。
        比如在学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博览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故事,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投影上展示加鲁藏布大峡谷的真实风景,让学生将文本中对大峡谷的描述与图片和视频中显示的内容结合起来,直观地看到加鲁藏布大峡谷的宏伟神奇,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语文教材的进一步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定的课文是教育专家们精选的经典作品,不仅包含了学生需要掌握的中国人的基本知识,还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本质。汉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授文课程的文本内容,让学生学会选择单词和造句,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和具体化文章中表达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文时,教师在教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词后,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课文,让学生讨论是什么使周总理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在阅读中体会到他为祖国的未来和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介绍周总理的生平,向学生展示了周总理信守承诺、践行一生的感人故事,鼓励学生成为理想的、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举办传统文化节。
        小学中国课文中包含的文本数量有限,学生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以整合和改善汉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是,面对多种课外阅读材料,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用专业的眼光筛选出适合学生精神发育的阅读目录,帮助学生与教科书内容一起扩大阅读视野,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渠道。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持,每个人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藏。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基本阶段,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学习中国国家深厚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语文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国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奇川. 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好家长, 2018(42).
【2】芦会杰. 试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9):53.
【3】吴晓敏.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浅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7):144-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