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盈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 401420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这对培养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此外,教师还要保证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能起到很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作用,有利于高中语文课堂的蓬勃发展,也是新时代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文化素养
随着近年来高考制度的不断变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发展。高中语文作为三大主课之一,在高考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对高中生学好语文起着关键作用。听读说写是语文这一门文科学科的基本能力,学好语文也能为学生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仍有课堂死板,讲课模板化等缺陷,课堂效果并不能完全激起高中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主动思考当前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迎接当前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讲课模式单一,高中语文课堂枯燥。
由于受高考竞争压力的影响,高中语文的教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课模式单一,教师只是传统的通过课本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们,一切都是本着从考试角度出发,采用这种直接输入式讲解,造成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不高。
2、学习语文的方法陈旧,造成语文成绩的降低。
高中语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大,包括了作文,文言文,阅读等多个方面,所涉及领域包括上下五千年等各个阶段,涉及面十分广阔,但是目前存在的陈旧的学习方法,造成学生们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成绩,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学生主动性低
高中生承担了强度较大的学科压力,面对语文,他们首先没有太大的重视程度,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提升不会太过显著,因此在学习阶段的主动性较低,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系列学习任务。那么他们会将更多的时间耗费在其他的学科之上,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面的参与程度较低。
二、高中语文教学对策的方法
1、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时只是照着课本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变得越来越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进行知识的讲授,如在讲授高一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的收集,如收集一些能够代表中国各省份、各地方特色的建筑宣传视频,然后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将这些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的介绍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不同建筑物的各自优美之处,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课文学习时通过联系之前所观看的视频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2、结合教材进行知识扩展
语文教学应围绕教材开展,但由于语文知识本身涉及层面较广,仅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也难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为提高语文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效果,应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教材出发,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课外知识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相关知识。另外,目前高考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将教材与新闻热点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拓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具备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目前"世界小姐选美比赛"冠军为南非女孩的事件。《我有一个梦想》主要描述黑人面对白人种族歧視的无奈,以及不断追求平等权利的美好愿望,该课文作为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演讲,文字之间充满感情,但是也侧面反映出黑人平权道路之艰难。而目前的"世界选美小姐比赛"将南非女孩评为冠军,则体现出目前世界人种之间的平等,以及审美素养的不断提高。以上两个事件看似没有联系,但都体现出追求"人人平等"的美好愿望。通过非政治性事件,对文章中种族歧视现象进行剖析。将文章内核与社会目前状况结合分析,在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同时,具备对社会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提高课堂创新教学效果。
3、实践活动教学,拓展语文的文化素养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水平了,可以使得他们对某个问题展开激烈的探讨钻研了,能够使得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水平,促其崭新地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之中,我们任课教师可以组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使得学生们的语文欲望进一步发展,使他们的语文思维更好地发展,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地欢乐,感悟中华文化,促使高中语文课堂高效地发展,有利于课堂教育教学地进展。
4、了解学生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且客观存在的,如果一味地忽视这些差异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间差距的逐渐拉大,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下"情况的出现。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对全体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等,在此基础上来将他们大致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科学地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应性的发展和的进步。
5、设置趣味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将问题设在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疑问处,这样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独立思索之后进行讨论和探究,才能引起学生对寻求答案的兴趣。问题的设置要巧妙且具有趣味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意思要明确易懂。
例如,在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题目向学生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如向学生提问"北京鸟巢体育场不仅是我国举办奥运会时的主要场地,还是我国非常特征的建筑,它真的是仿照鸟的巢穴修建的吗?鸟巢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不叫凤巢呢?"。这样的问题看似无稽,但却别有一番趣味,可以让学生头脑中第一时间复现出鸟巢的外观,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并且从自身认知角度去思考问题。得到问题答案对错无关紧要,主要是让学生有参与课堂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在思考、提问和讲解环节吸引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让学生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而认真听讲,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之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消极状态,能使得学生们学到更多的语文文化知识,能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崭新地发展,使得他们的语文学习力更深一步地发展,使得他们的学习欲望体系更全面地稳固,得到思想意识的升华,实现高中语文课堂和新时代的交合,促其崭新地发展,从本班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入手,使得中学生们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促使他们的语文积累,拓展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稳固的文学基础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戈,杨晓利.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0):16-17.
[2]柯文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19(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