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勇
贵州省兴仁市马马崖镇马场小学 562303
摘要: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基础学科,其实践性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独立个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宗旨,巧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分组协作法来培养学生的个人信息素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帮助其将信息技术变为一种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兴趣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其课堂是一个奇特的空间,范围并不大,可它却能包容下知识的海洋。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作简要叙述。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班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有了这样的兴趣,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就会引起学生大脑皮层对相关知识的高度兴奋,同时感到自己的贫乏和不足,以学为趣。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特设一个“今天我来当老师”环节,让每节表现突出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难的学生。学生都争相表现,争当“小老师”,通过这个环节既培养了他们的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又帮助了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多,老师不能一一辅导的这一难题。
另外,我将学习信息技术课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互助。并通过组际竞赛、男女生分组比赛、优秀作品展示会、大显身手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
如在教学《动感图文——设置动画效果》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给《奥运福娃》演示文稿中的福娃设置动画效果”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故事情节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样,既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要针对性强,恰到好处,新颖有趣,要有悬念,有启发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设计多彩的教学环节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乐意学、主动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够认真地、精神集中地来对待课上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来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Flash制作的漂亮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不断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认知探索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使用习惯,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再采用傳统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更加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提升与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离不开课堂实践,如能设计出探险之类的环节,一环套一环,让学生自己找答案,揭谜底,这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时,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内容巧妙设计,深入浅出,即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敢创新。将以上五项内容叠加在一起,产生的综合效应就是动态的教学系统。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内容的精髓,建构必要的知识背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而最大限度的掌握教材内容。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让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增强,为将来学习更深的信息技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国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50).
[2]马贵波.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小学电教,2008(Z1).
[3]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