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之“玩”出名堂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6期   作者:晏剑刚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探索、研究周围事物和环境,初步认识世界,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
        晏剑刚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下库小学,浙江 衢州324400 )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探索、研究周围事物和环境,初步认识世界,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引导学生从周围常见的事物与现象中去发现科学的基本概念,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要求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求新知的能力。由于科学探究性的学科特点,再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因此我在平时就把“玩”请进了我的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出疑,“玩”中质疑,“玩”中思疑,“玩”中解疑。让学生受益匪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活动  “玩”  质疑  思疑
一.“玩”中出疑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课堂教学中我定位自己不是施教者,我只不过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我不会在上课的各种情境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更不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一显“人师”的魅力。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我只是做一个“旁观者”、“参与者”。
        小学生都很喜欢科学课,原因是科学课的许多内容不仅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且是能直接感知和动手实践的。好奇、好动、好探究、充满幻想是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玩一玩”正是迎合了孩子的这一身心特征。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奇思异想会象泉水一样喷涌出来,渴望知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达到了刨根深究的程度。
二.“玩”中质疑
        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我们都知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发表与其他不同的见解,甚至突破传统观念,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在科学探究课中,应多给学生一些自己思索的时间,多提供一些能让学生自由质疑问难的机会,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做不倒翁》一课时,我先将做好的不倒翁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看到不倒翁,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经过思索讨论,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不倒翁为会晃动而不倒?”、“不倒翁为什么会左右晃动?”、“怎样才能使不倒翁晃动的次数多?”等许多问题。我没有直接解答,而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玩起来,在讨论和实践中,学生心中的疑团逐渐化解,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一位学生说:“不倒翁之所以能左右晃动,是因为有一个光滑的球形底部。”另一位学生马上说:“不倒翁动而不倒,是重心在起作用。”一位学生说:“要使不倒翁晃动次数多一些,固定在底部的重物不能太重。”通过学生自己的质疑问难,自由讨论并亲自进行的实践活动,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就这样,在课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观点,勤于探索的机会。这样,不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玩”中思疑
        在现行的科学教材中,有些问题看似在表面上非常简单,但要真的从内在去知其所以然,那就显得非常抽象。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再说,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还有一个思维上的断层。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人类概括反映现实并探索和发展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学生智慧活动中最复杂、最高级的现象。因此,这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让学生自己去玩。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我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观察是想象、创造的基础,学生唯有在获得了丰富的、真实的、清晰的表象的基础上,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在我的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动手玩了。把小铁块的位置一次又一次地变化,当孩子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我适当启发学生:你是怎么胜利的?在比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引导他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玩的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如发现新大陆似的叫了起来:“小铁块离我越远的时候,我越省力。”、“在小铁块离我很远的时候,我只用一点点力气就赢了。”……此时的我心中暗喜,因为同学们自己在自由的探究中“享受”了发现的乐趣,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所在。
        学贵有疑,疑贵在究。书本或老师给出的结论跟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样才能真的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其实,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四.“玩”中解疑
        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科学教学还要向课外延伸,特别是走向现实生活。如在教学五年级《杠杆的原理》时,当学生找到杠杆的原理后,我让学生继续玩,从原理出发去找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从应用中去验证这个原理,巩固这个原理。通过用锄头锄草、用螺丝刀拧螺丝、用剪刀剪东西等实验探究,让学生在不断地“玩”中了解现实生活中运用杠杆有哪些好处,知道了不管是省力还是费力都是为了方便。在玩中出疑,充分质疑、不断思疑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玩”,自己解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以“玩”为主的探究发现教学模式是我从教科学学科以来一贯的做法。我认为教师要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自身应从原有的执行者向组织者转变,要不时地、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实验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无限制地进行下去,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只会想、只会说还不行,只有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是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要靠他们去建设,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把每一个学生自身潜在的创造力诱发出来,爱玩是孩子永远的天性,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一定能让孩子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在“玩”中出真知,在“玩”中有创新,在“玩”中出名堂。
参考文献:
[1]林祟德,胡卫平:《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2]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赵军华,李春玲:《为学与为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