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软实力与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选择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6期   作者:王博譞 张爽 崔嵬
[导读] 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着眼点,阐述文化软实力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理论内涵,
        王博譞  张爽  崔嵬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1)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着眼点,阐述文化软实力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理论内涵,以及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义,在文化软实力语境下分析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选择,从而探讨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战略选择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提升,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很多高校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开展了多样化的国际交流活动,但是,目前对于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特别是从国家文化交流的大战略角度审视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成果更为缺乏,本文试就此做些探讨。
        一、对文化软实力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认识
        (一)对文化软实力的分析与理解
        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约瑟夫·奈提出。文化软实力则由文化向心力、文化创意力和文化传播力3个核心要素构成,前两种要素———向心力和创意力强调修炼内功,后一种要素———传播力讲求借助外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因此,民族复兴是方向,文化指引方向,文化提供谋略,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我国高校发展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剖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教国际化的主要途径,其内容主要有师生互换、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间教育资源的互补、援助等。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含多样化和具体化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高校真正地融入全球化的布局当中,提升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与外国的友谊和友好合作。
        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义
        (一)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增强国家文化向心力的重要渠道
        文化向心力包括共有的祖先、宗教、语言文字、历史、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共同体成员遵守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在交往中不断加深文化认同感。国家文化向心力可以激发全国国民奋发向上的群体主动性,为了实现文化价值和共同的中国梦而凝聚在一起,是促成文化共同体成员聚合与协作的粘结剂,是促进文化软实力形成必不可少的能力要素。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让更多的高校师生深刻地感受本国文化的深刻魅力和对国外的吸引力,也从外到内促进他们更多地认同我国的文化,自觉地维护我国文化的荣誉,积极地学习和传承我国的文化,构筑共同的文化心态,扩张文化软实力的外部张力。
        (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强化国家文化创意力的重要阵地
        文化创意力就是在吸收各种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将优秀的创意吸纳到本国传统文化之中。高校把求新作为己任,文化繁荣靠的是思想,靠的是人的思维活力和知识创新力。高校的繁荣与否取决于大学是否能够为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人提供独特的学术环境。开放型的学术环境能够吸纳、整合并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规范。


        (三)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强化国家文化传播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软实力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魅力,同时文化传播力也是文化软实力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文化只有传播出去了,才具有软实力。近年来,人才交流层次不断提高,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国家面向全球实施千人计划等人才战略的主要交互平台,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仅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而且使更多的国际友人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体验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和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益。
        三、文化软实力语境下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选择
        (一)以文化资源开发为起点,增强中国文化的聚合力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四大功能。学习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资源,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资源,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文化资源,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的大学,也肩负着促进文化资源开发的重任,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要主动融入文化资源开发的大局中。
        (二)以建设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为载体,提升国家文化创造力
        文化创造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它是国家传统文化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原始动力。高校作为文化创造力的培养基地之一,应该充分发挥优势,以建设多元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为载体,提高文化创造力。一是鼓励合作交流主体多元化。继续鼓励高校内担负重要科研工作的教学与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创造,支持更多的校内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与创造体系中,形成校内三元式的合作交流主体。二是支持境外学生区域多元化。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等移民国家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由海外教育学院或其他外事机构牵头,教务处、招生办、研究生处、学生工作处、相关学院等一起参与的境外学生文化研究中心,汇集更多留学生参与到文化创造中,激发年轻学子的文化创造热情和灵感,让他们从自身国家的眼光来创造更多适合于本国推广的中国文化产品。
        (三)以提升孔子学院办学水平为媒介,增强国家文化传播力
        应该针对目前孔子学院较为缺乏权威教师和教材等问题,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努力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任教,应将孔子学院教材的编写纳入相关高校重要的科研课题。二是把孔子学院的学科领域拓展到哲学与自然科学等领域。孔子学院传播领域主要涉及中国的语言文字、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行为思维、道德修养等等。然而,从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看,这还远远不够。应该把中国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等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精华和当代科学的重大探索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和研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术殿堂。三是要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当前应该突破以往短期语言培训和文化交流的办学模式,与外国合作方共同推进学分制,形成完整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模式,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四是要从追求数量转向质量。目前,我国在全球已建立数百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而各高校也纷纷申请和到外国去创办孔子学院,但是,必须从维护国际教育声誉的角度,加强对孔子学院的整合和品牌创建工作,力图在外国培育一批与当地紧密结合,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国文化学府。
        结束语
        总之,高校是文明的载体和发展的动力,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对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文化软实力也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新的航标。在文化软实力的指引下,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必然会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220-225.
        [2]张清林.论高等教育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8,(4):79.
        [3]唐踔.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的思考[J].理论学习,2019,(4):51.
        [4]郭秋梅,卢勇.孔子学院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3):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