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6期   作者:付罗蓉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新时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付罗蓉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小学  443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新时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培育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呢?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对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项目式学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如何设计?如何评价?如何操作?请走进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
关键词:小学美术  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
        伴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和发展的需求,传统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够与时俱进。学校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研究发现,项目式学习是近两年国内的教学流行词,也是一种广受赞誉、负面批评较少的教学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开花,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项目式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沟通技巧、自我管理、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目前而言,项目式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学习变革。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问题剖析?
        (一)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背景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始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到“核心素养”一词。2017年,伴随着教育部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国基础教育正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
        (二)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产生的问题
        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后,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在研究、落实美术标准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对美术课程理解的深度不够,过度强调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弱化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及生活问题解决的能力,忽视了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第二,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学习、探索精神。第三,学科知识内容单一,学科间无法渗透和融合。教学目标无法基于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往往与课程内容脱节。
        (三)项目式学习美术教学变革
        “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这是一项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在提升学习者的学科知识、沟通技巧、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的同时,培养正向积极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给予他们获取实践动手经历和科学探究方法的机会,并创造追求学术卓越的动力。”
        “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取高阶认知能力和责任感,也是磨炼团队合作、主动投入、学术成就的好机会。”
        项目式学习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可能。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与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小组协作、调查研究等方法,解决一个学科领域或真实生活中的议题,通过展示、实践等多种形式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的过程,它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学习变革。项目式学习包括7个要素:(1)具有挑战性的问题。(2)持续探究。(3)真实性。(4)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5)反思。(6)评价与修改。(7)成果公众展示。(如图1所示)
       
        图1 黄金标准的项目式学习
        
        项目化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像美术家、设计师工作一样去学习,学习的过程大致是“主题→鉴赏→技法→构思→创作”。项目化学习一开始需要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驱动性任务,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产生问题,形成推理分析、评价论证、创造性解决问题等高阶认知策略的子任务,最终驱动学生创造出一个真实的作品。而美术学科所需的“造型结构”“变化与统一”等具体的知识与“画”“剪”“折”“做”等技能均蕴含在复杂的问题和任务中。
        我校美术组在市教科院人教社“十三五”课题《让课标理念落地生根---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国家课程实施路径研究》总课题引领下,2019年对“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研究”子课题进行研究,明确课堂运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研究出有效的措施,指向最高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下是我校美术组一年来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深度解读
        尹少淳教授对于核心素养的给出的概念:“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和调动各种资源和社会资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学习、职业发展所必需的素养,指引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培养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学习者“个体在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美术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它强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如图2所示)
       
        
        图2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从“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到学科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每一次课程标准修订的背后都是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在一个历史阶段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与时俱进的,是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因此,核心素养是高于三维目标的,它更适合当下。美术项目式学习正是结合新课程改革及其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将学科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将美术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核心是“知识提炼”和“重新建构”。
        (一)课程意识:从被动实施到创新设计
        项目化学习一方面要关注美术学科,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另一方面要跨越学科,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所以,项目化课程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实施,而是需要教师基于教材和学生的真实生活,采用真实情境下的驱动型问题开展教学,重新设计课程。
        设计时,一要厘清美术学科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厘清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做到单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融通;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心智习惯,了解学习的资源与工具,保证项目的可操作。教师不仅要从微观层面区,还要从中观、宏观层面进行设计,对课程目标、教学理念、学习活动、价值取向等因素综合考虑,协调搭配,以发挥整体功效。比如,六年级《废物新用》这课探索利用学习单(如表1所示),进行废弃物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结合学校和社区活动,尝试综合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设计、制作与展示,从学生的视角和感受创造简单有创意的作品,学会体会美术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关系。项目化学习时间长、过程复杂,教师除了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与空间外,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当出现一些突出问题时,教学甚至要停顿,围绕问题组织学生展开研究。
        表1 《废物新用》学习单
       
        (二)课程内容:从单一到整合
        项目化学习就是基于具体任务情境的整合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整体认识、综合运用。核心素养也不是学科核心素养与跨学科素养的简单叠加,而是整合。主要表现为以下的整合:
        1.学习空间的整合。
        尹教授分析了当下美术教育的必然趋势——线上教学,将是我们美术教学日后所要推进与研究的对象,它是基于网络技术、跨越时空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网络平台限制、资源共享、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教学,让我们在以后的一线教学中能够发挥更大空间的“自由式”教学,对我们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来说指明了方向。项目化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跨越课的界域持续探究,在教学场所上充分的挖掘和有效的利用,提升学生学习场所的多样性,打破教室与外界的壁垒。比如,我校四年级下册15课《银饰之美》组织学生到微机房,基于互联网收集资料、识读理解应用相关知识,结合汉服走秀生活场地实践制作相关作品;一年级上册第3课《田野的色彩》课上,教师与学校实地开垦的“开心农场”基地授课老师直播互动,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分析、评价、创造;一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营养早餐》,此课我校教师将课堂搬到食堂,带领学生在食堂参观营养的早餐制作过程,了解早餐的营养搭配,构建学生丰富多样的美术学习场地。
        2.主题活动的整合。
        基于问题解决的各项子任务,基于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感知、理解、评价和反思等主题活动均统整在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比如上学期疫情防控期间,我校将疫情变成教材,以生命教育、公德教育、科学教育、自我教育四大板块为核心的跨学科领域(如图3所示),将美术、科学、音乐、德法、生命安全等课程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兴趣。老师每天定期对学生居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行小结,每周进行评比,每月进行总结表彰,用自己的责任与爱心呵护孩子成长。
       
        图3 美术跨学科学习领域
        3.学科知识的整合。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个人修养,关心社会,爱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些都要在学科教学中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在项目式学习中解决真实问题时,学生除了需要必要的美术知识技能外,往往还要运用到语文、数学、道法、音乐、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比如,我校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综合学科《我是时间小主人》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如图4所示),各学科分年段以时间为主线,都立足各自领域特点,教学整合,让课堂充满知识、趣味与活力。
       
        图4 我是时间小主人
        4.“教师”资源的整合。
        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可以是美术教师,还可以是家长、网络资源、专业人士等。在三年级第9课《红灯行、路灯停》一课中,邀请到伍家岗区交警大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借助警官的专业知识传授交通安全知识。在六年级上册《秦陵兵马俑》这课,借助网络《国宝档案》等节目,讲解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代传世国宝文物,让学生大开眼界。
        (三)课程设计:从单节课到一个项目
        项目化学习突破了单节课的束缚,把“认识”、“设计”、“制作”等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探究单元。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项目化课程时不能局限于一般美术课的概念,而需要寻找核心知识、形成本质问题并将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澄清项目的高阶认知策略、确认主要的学习实践、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等。四年级下册第15课《银饰之美》,本课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着眼,借鉴和运用传统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制作。运用设计思维任务驱动教学,从“教”授银簪制作技艺转向学生自主的深度学习,将信息科、美术课有机融合,学生根据学习单,自主完成素材收集任务,为后续银簪创作任务、汉服走秀奠定基础。传统课堂重在掌握制作工艺及创作能力,体现出“设计”,忽略“应用”。项目式学习促进深度学习达到解决问题和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的“学会”及“应用”。
        (四)课程知识:从掌握到再构建
        在项目式学习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实际评估——优化方案——做出成果——资源共享”,多元学科知识的整合渗透,形成一个知识整体,从而达到能力提升。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通过项目式美术学习使学生与真实世界相关。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任务和问题的驱动下,自主进行低阶学习,通过现场调查、上网浏览等主动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识读理解基本知识,形成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准备。课上,在教师与小组队友的支援下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学习。项目式学习最终是要学生实现知识再建构,让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付诸实践,运用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第5课《蔬果的联想》这课,以疫情防控期间宜昌政府免费为城区30万居民发放3200吨蔬菜为真实情境,以“你会将家里现有的蔬果能变成哪些有趣的造型呢?”为驱动型问题,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探究蔬果的形状、颜色、纹理,研究制作有趣的造型用了哪些方法,将家里现有蔬果材料进行拼摆或雕刻塑造。并结合学过的信息技术,拍照或录制制作视频,发到班级群一起分享进行介绍。从传统的掌握知识到再构建,让学生对蔬果的联想等有了深入地探索体验。(如图5所示)
       
        图5 蔬果的联想
        疫情防控期间,结合六年级书上一课开展了线上活动《名画模仿秀》,教师从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知识、鉴赏名画到学生模仿名画,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再次创作,进行知识的再构建。学生利用家里的材料进行模仿,在色彩,造型,构图上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如图6所示)。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与参与度,增强了学生鉴赏知识和创意思维。
       
        图6 名画模仿秀
        (五)学习角色:教师从传授者到引导者,学生从独自到合作
        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在项目化学习中,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追求。美国教育研究者阿伦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自控调整的学习者,这一目标并不否认其他教育目标,但它是首要或能支配一切的目标,在这种目标之下,所有其他目标之下,所有其他目标和教师活动都能被设定......学生应该学习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学习。教师引导的方式,一是提问质疑,引导学生分析项目,发现问题,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解决问题。二是提供方法,教师通过演示,或者提供范例,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三是指导点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或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纠正学生的错误。四是评价提升,当某一学习环节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熟悉评价标准,正向引导后续学习;当学习环节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开展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升学习力。教师的教导是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服务的。
        学习中心论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地学习和建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相互交互作用和互动关系,相比于个体独自学习,项目式的合作学习能互相提供帮助和支持,在大多数任务情境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相互交换所需的资源,促进信息加工;互相提供反馈,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挑战和争论,当小组成员持有不同的信息,互相争论互相质疑和解释这个过程,能产生高质量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成就动机,更能促进学生挑战性学习。
三、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项目式学习评价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面向核心素养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效的美术学习评价可以提高美术课程的品质,最终真正实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目标。通过以上美术课的实践教学案例,让我们理解了核心素养本位下的评价方式,核心素养是整体的,而知识技能的评价是局部的,我们在平日的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一定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全方位评价。项目式学习评价的方式也是多元的,学生阐述自己习得的知识,师生、生生间多角度评价,对学习者习得的量以及成都给予评估,采取多种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除了其他小组和教师对项目小组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外,小组内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也要进行评价。运用具体的评价工具,评价的方式有分值、等级和文字描述等。评价结束后,学习小组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反思,对学习成果进行二次修改。
        (二)评价的基本方式
        比如一年级《田野的色彩》课后笑脸评价(如表3所示),“在本堂课中你觉得可以和小组友好协作就在相应的插图画上笑脸,进行自评。”课后引导孩子完成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此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小组学习的信心。受到项目式学习影响,很多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孩子能参与进来,成为项目的管理者,随着项目地推进,很多孩子们能在项目学习中找到兴趣点或者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不断发现和展现不一样的自己。
        表3 《笑脸评价》表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一)经验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不断修正理论”的研究思路,将理论运用到课堂中,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改革带来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转变,指引教师们从浅层研究迈向深度研究,对课堂实操中持续的反思性研究,探究出有效的PBL教学方式,将新技术与项目式学习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在2020年最新公示中,确定伍家区成为“基于教育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结合这个契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计算”思维、“开发与共享”、“大数据”思维对学习评价、教师成长等有意识地进行驱动性研究,产生有用的经验累积。
        (二)不足
        尽管项目式学习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第一,学校还是以学科学习为主,项目式学习为辅的模式开展教学,以项目式学习贯通学生学习知识体系造成阻碍。第二,教师学习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论认知不同,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开展,需要团队组织、备课、教学,缺乏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第三,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但是我国目前学情还是以标准化测试来进行成绩评定,不能全面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在现有学校教学条件下,项目式学习有一定局限性,在开展和实施上无法突破。以上综合考量项目式学习和传统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与优势,还是任重而道远。
        后期我校美术组将以课标理念为指引,在课标框架内做事,以美术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聚焦学生素养培育,建构以学为本的新型教学形态,通过项目式学习不断研究,让美术国家课程理念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
        [2]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版。
        [3]陈佑清:《学习中心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4]钟启泉:《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年版。
        [5]崔允漷:《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版。
        [6]蔡小瑛 蔡 潇 刘 徽:《项目式学习:一种风靡全球的创新学习方式》,《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0(9)
        [7][美]W.N苏西·博斯、约翰·拉尔默著,周华杰、陆颖、唐玥译:《教学项目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8][美]阿卡西娅-M.沃伦著;孙明玉,刘白玉 译《跨学科项目式教学》2020年版。
        [9]贺慧 张燕 林敏:《项目式学习: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
        [10]罗滨:《项目式学习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北京教师,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