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成长”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6期   作者:多丽娟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丽娟
        乌鲁木齐市第五幼儿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1],而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幼苗,新的希望和栋梁,那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是传播者和影响着,我们教师的思想以及做法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成长和认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良好的师德,过硬的教育素质和较高的综合素养,让幼儿在我们的影响下健康成长,而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只简单的在言传身教和一味的只在吸收中成长,而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去教,如何去影响,如何去体现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幼儿的主体地位,那做一位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成长”的幼儿教师至关重要,要让幼儿学会动手操作,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和经验。

关键词:做中学,做中成长  实践  成长
正文:
一、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念
        我国幼儿教育起步相对与世界教育来说是比较晚的,而最开始中国的幼儿教育都是由家庭承担,到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的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一直到现在,幼儿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以至于重视到让幼儿教育都偏离的轨道,让幼儿教育作为了初等教育的附属品。而我们的家长借助幼儿教育的手段开始利用各种手段大力挖掘孩子的潜能,各种培训班都作为了幼儿教育的手段,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幼儿园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存在着只重视幼儿智力发展,忽略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习惯性整齐划一,教育方式也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幼儿负责吸收,和小学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例如:在直观上面老师要求幼儿坐姿小手背后,乖乖做好不许动,跟着老师念一遍,尤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画一幅示范画让幼儿跟着去画,甚至以打分的方式去评价幼儿画的好坏。而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直接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和身心发展,把幼儿的成长只固定在一个模式里,让幼儿直接性感知老师是这么说的,只能这么做,那孩子以后只能都是整齐划一的孩子,而不具备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型。
         陈鹤琴先生提出: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凡幼儿能想的,让他自己想[2]。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教育的观念,幼儿园的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不只在于教,教师要作为指导者、引领者、示范者,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找到方法自己去学,幼儿自由选择活动的方式,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积极鼓励让幼儿动手去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如在科学教育中,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幼儿才可以发现其中的奥妙,而不是教师传授能感知这里面的知识和经验。在美术教育中,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幼儿创作的不同想法,创作出自己的风格。
         
二、改变教师和幼儿的关系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代表的是权威,老师说的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也没有错,教师说,幼儿只能听,而这种关系直接阻断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桥梁,那么教育方法改进了,也不会解决实质性问题,幼儿的想法永远是在阻断,不敢表达。
         因此要改变教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程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教学与行政的角色,心理定向角色、自我实现角色。[3]
         幼儿教师在幼儿交往中扮演“导师”的角色外,还要像父母一样爱幼儿,关心幼儿,拉近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像幼儿伙伴和知己一样和幼儿交流想法和情感,虚心耐心听一听幼儿的意见和想法,还要善于和孩子沟通,教育要从沟通开始。作为老师,每天面对着个性鲜明的幼儿,掌握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往往是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提供的教育。所以师幼之间的沟通要从心开始,从细微之处入手,同时要善于讲究技巧和方法。

那么我们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幼儿知识和教会幼儿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学会与幼儿沟通。还要做好幼儿成长上的的赏识者,在幼儿成长中,要及时给与赞赏和鼓励。让幼儿成为独立的个体,做好主体地位,不光从身体上面,要让幼儿从精神上面也要彻底的解放,做自己思想和想法的控制者。
   只有在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教学方法上面二者结合,才能让幼儿做回自己的主人,让幼儿可以轻松的在做中学,做中成长。

三、放手让幼儿去做,去学
 1、做,让幼儿自己去实践
         做,其实就是让幼儿自己去实践,让幼儿自己去体验,相信孩子的脑子里不是空荡荡的,让幼儿去寻找这里面事务的特征与关系。一位老教育家说:“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儿童既然有这种天性,我们为什么不顺应幼儿的天性,为幼儿创设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去发现,去成长。如:幼儿在小班的时候,让其学会穿衣服、叠衣服、放椅子、穿衣服等生活活动,这就是让幼儿在做中学,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其乐趣与成长的喜悦。以至于在中大班以后,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投放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完成制作,然后再开始活动,在这过程中不光让幼儿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还要去和同伴商量表达,还要动脑筋应该怎么去做,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还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演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在班级环境主题墙的创设中,不光是老师的成果,教师可以做好大的格局和框架,那么剩下的都可以交给孩子,比如:在区域规则的布置中,可以和幼儿一起商量制定,然后让幼儿一起来画一画、剪一剪、粘一粘其规则,在这过程中,让区域规则可以真正的体现其价值,让幼儿可以很好的去遵守,并且在画一画和剪一剪这个过程中还巩固了美工方面的技能技巧。
         所以,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的教育原则,剩下的可以放心的交给幼儿,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去感知,去学习,这样既有趣,也丰富了幼儿认识和理解。
         2、教师要学会“闭嘴”
         教师的职业病,就是好把答案告诉幼儿,但是这往往泯灭了幼儿好奇心。所以教师要敢说“不知道”,科学的发展正是在“不知道”中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老师越说“我不知道”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越浓,越是表现自己知道的多,而告诉幼儿答案时,幼儿就越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我们要将课堂还给幼儿,老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自己想方法,自己动手做,去探究,最终得出结论,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使幼儿脱离了教师思想的束缚,完全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猜,去想、去试,得出答案。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老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只有学会说:“我不知道。”才能给幼儿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3、不要给孩子太多答案,给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
         幼儿期是一生中的问题关键期,教师对于幼儿的提问不理不睬不是办法,有问必答也不是上策,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该如何帮助幼儿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活动中,幼儿的谈话有可能会引起一些冲突和矛盾,新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老师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幼儿一个自己发现的机会。通过再次的交流,幼儿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觉得在活动中,重要的不是要教会幼儿什么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一种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幼儿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许他们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会比我们老师直接告诉他们多的多。
         在今后教师引导幼儿“做中学”的过程中,继续根据社会的改革变化以及幼儿心理的不同层次的变化,根据其实际情况去实施,让幼儿可以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去操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我们的指引和帮助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陈鹤琴《活教育》
3、《课程教育心理学》 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