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体验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6期   作者:沈鸽
[导读] 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沈鸽
        深圳市龙岗区李博名师工作室   

        【摘要】 :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审美体验与音乐知识技能两者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可以这样说,只要有音乐,学生的审美体验伴随音乐就开始了。但如果脱离音乐知识技能的审美体验,是没有目的,浅显的体验,这种体验是空洞的。那么,对于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两者的关系呢? 本文认为,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只是手段,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通过学习知识技能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其目的也是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而良好的审美体验又可以促使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产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 :审美体验  音乐知识与技能  以美育人
        一、审美体验和知识技能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就是听者结合自身的感受和理解,对音乐的做出的反应。比如: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小宝宝在听到音乐时,他会情不自禁的拍手,他的拍手可能跟不上音乐的节奏,但这都不重要,因为小宝宝的这种本能反应其实就是一种浅显的审美体验。那么,我们通过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音乐审美体验也会随之变得深刻、理性。对小学生而言,审美体验主要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演唱或演奏)、音乐创造(创作)游戏等课堂活动获得。
(二)、什么是音乐知识与技能
        音乐知识包含的面比较广,它主要涉及了基本的乐理知识、音高、节奏、识谱等。在小学教材中,学生主要要学习基本的音乐要素,如: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调式等。通过音乐要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演唱(演奏)乐曲和进行音乐创造游戏等。当然,除了音乐知识,还有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了解作曲家及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音乐以外的文化内涵等等。在音乐技能方面,要会认读乐谱、学会基本的演唱或演奏技巧等等。通过视唱、听音高、听音色等,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通过学唱歌曲或演奏小乐器,提高学生的演唱或演奏水平,让学生获得音乐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创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等。
         二、音乐知识技能与审美体验的关系
(一)、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前提和基础
         音乐课本身就是一门技能课,因为它要主要是通过欣赏、音乐表现(唱歌或演奏)、音乐创造等活动来完成的。比如:一个完全没有学过唱歌的学生和一个学过演唱技巧的学生,老师教他们唱同一首歌曲,两个学生都能完成演唱。但学过唱歌技巧的同学,显然会比没学过唱歌的那个同学,在音准、节奏、表现力和音乐控制力等方面都要好很多。为什么?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有控制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都应该有理论依据或技术要求作辅助,再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比较好的完成。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对学生做任何音乐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势必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更不可能从音乐活动中获得良好的音乐审美体验。
         当然,我们也要正确看待音乐知识技能与审美体验的关系。音乐课上,知识技能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要让枯燥的知识技能在音乐课堂上变成有趣的音乐游戏,结合孩子们的成长规律,让音乐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才能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后,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演奏)技巧,而且审美体验也会变得更加深入。所以,有知识技能的审美体验是深入人心的。比如:在欣赏活动时,就能从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方面去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内涵;在演唱或演奏活动时,就能用他们掌握的技术表现音乐;在创造音乐游戏时,就能有理有据,自信满满的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此刻,教师成了传递音乐的使者,音乐课堂充满了欢乐,学生在欢乐中收获了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审美的能力,用音乐传递着和谐、传递着正能量,真正实现了以美育人的目标。
        三、基于审美体验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具体实施
         教师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在知识与技能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音乐欣赏、表现、创造等活动而孤立地进行,必须融入审美体验活动中进行。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施:
        (一)、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结合着进行知识技能教学。
         音乐欣赏活动主要是在音乐课上通过聆听音乐、体验音乐,从而获得的一种审美体验。但欣赏课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听,就会比较枯燥。那么,怎样使得一堂枯燥、单一的欣赏活动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比如,笔者在上花城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十课,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的时候,单靠听,学生很难从乐曲中感受到乐曲三段的不同情绪。这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用二胡模仿马嘶声、通过短片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骑马的特点等,激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体态、神情,结合着小乐器的演奏等活动参与体验音乐情绪,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比如,乐曲第一段是表现群马奔驰和人声鼎沸的景象。教师课前就准备好了纸杯,让学生跟着音乐有规律的击拍,模仿马蹄声。学生通过击拍,很容就感受到了乐曲的速度很快,所以当老师再问这段乐曲的情绪如何时,欢快热烈的情绪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样生动有趣教学方式,比起学生单纯的听音乐,老师被动的讲解,肯定要好很多。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中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又获得了良好的音乐审美体验。
         (二)、在音乐表现活动中结合着进行知识技能教学。
         在小学课堂中,歌唱教学是音乐表现活动用的最多的一类。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根本点就是在“玩”中唱,“唱”中玩的一个有趣过程,教师要积极让学生在音乐歌唱活动中自发地体验、发现、辨别,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歌唱教学,使学生对歌唱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记得在上花城版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的歌曲《野兔饿了》一课中,其中第一句与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小节音高是不一样的,但学生总唱成一样的音高。第一句最后一小节是redore,第二句最后一小节是remido。教师用了很多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效果都不是太好。最后教师顺应二年级孩子好动的天性,让学生玩“小兔蹦蹦跳”的游戏来解决音准。游戏规则:在唱第一句最后一小节redore三个音的时候,要学生做这三个动作:站着(re)-蹲下(do)-站起(re);在唱第二句最后一小节remido三个音的时候,要学生做这三个动作:站着(re)-跳起(mi)-蹲下(do)。开始的速度是放慢的,熟练后加快一些,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学生跳的很开心,音准问题在玩中已经解决了。同学们越跳越开心,越唱越有劲儿,知识技能的学习,在这变得多么生动有趣啊!
         (三)、在音乐创造活动中结合着进行知识技能教学。
         音乐创造活动是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对音乐活动进行创编的过程。
         例如:在上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八课的音乐创作游戏《邮递员叔叔来了》一课中,通过聆听,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游戏中,体验歌曲的情绪,让学生能够根据歌曲形象即兴的创编表达不同的心情的动作或表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唱到“什么消息,什么消息,什么消息”的时候,都停下,刚好在休止的地方。再让两个学生来做不同的表情,可以是开心的表情,也可以是难过的表情。如果是开心的表情,那最后一句的“每个人的表情告诉你”就按前面的速度,欢快的演唱;如果表情是难过的,那最后一句的“每个人的表情告诉你”就放慢速度,轻声演唱。几遍下来,同学们玩的很认真,后来觉得还是不过瘾,同学们又结合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等要素,自主发挥想象,大胆的创编,一首简单的歌曲变得丰富了许多。同学们自信满满的演绎着自己创编的音乐,给别人带去了欢乐的同时,自己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教会学生主动结合所学的音乐知识技能为音乐创造活动服务。
         四、结语
         总之,要正确认识音乐审美体验与音乐知识技能的关系。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在有趣的音乐审美体验活动中渗透着知识能技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最终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技能不是单一的,它与审美体验是密不可分的。知识技能能帮助他们 “玩”更好玩的音乐, “玩”更加有挑战的音乐。等学生真正明白了这些,教师就再也不用灌输式的教授音乐知识技能了,而是学生会去主动的学习它了。所以,只要教师激起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我们的音乐课就一定会回归到“音乐”本身,净化心灵、愉悦身心、传递和谐之声,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真正的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