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红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第五中学,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音乐教育对个人的完美人格塑造及综合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也有不可替代之作用。但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一直是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之一,这也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本文就当下农村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基于现状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从事农村音乐教育教学的同行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对策
农村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是指在农村初中校园里,音乐教师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和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通过音乐课教学、音乐活动组织、音乐鉴赏分析、音乐案例教学、音乐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挖掘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发展和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陶冶和提升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近些年,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村音乐教育教学取得了不少进步,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整体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当下现状及应对措施。
1 农村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1家长和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正确
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的认识里觉得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都认为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只有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认为学音乐是有钱人家孩子的事。对于农村孩子投资大量资金从事音乐学习,是大多数农村家长力所不及的事情;而升学考试中又不考音乐,造成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识不到位,甚至错误的认为音乐是副科,学不学无所谓,反正不影响升学等。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也越困难,音乐教育也就越不被重视。
1.2学生缺乏音乐常识,不利于音乐教育的开展
农村的多数学生都喜爱音乐,但主要是从电视、广播中欣赏音乐,他们中大部分喜欢听成人化的流行歌曲,却对具有音乐感受力、有利于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儿童歌曲知之甚少。几乎没有一个会视唱五线谱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会简单的简谱视唱,可见农村孩子音乐素质的低下,着实令人堪忧。另,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这也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音乐教育不太热情,形成了片面的为“应试”而学习的普遍现象,在这种状况下,造成了许多学生对音乐及音乐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从而使得音乐教育的进行难度更大。
1.3音乐课不能正常开设
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实践条件、图书资料、音乐设备、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确实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部分农村初中因各种原因,音乐课总是开设不足,如部分偏远山区的初中只象征性地开设唱歌课,而且教授唱歌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数学、英语等科目教师兼任,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即使较为发达一点的农村地区,农村初中音乐课仍然不受重视,大多数学校都只开设了唱歌、舞蹈、音乐鉴赏课、电子钢琴、竖笛等音乐课程,并没有形成科学而严谨的音乐课程体系结构。
1.4农村学校师资不足
部分农村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困难,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教师厌教。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单应付。农村学校“应试教育”情况比较严重,实施音乐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音体美教学在大多数学校因师资原因有名无实。
2针对现状的对策探究
2.1提高认识,并加大基础设备投入
农村学校应先从领导教师开始提高认识,把音乐教育教学真正重视起来,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加强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宣传,让学生及家长也都提高认识。同时,音乐教学的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对音乐教学设备不足或没有的学校,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从而更好保证音乐教育教学的更好推进。
2.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良好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神态语言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情境,在音乐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发挥能力,自然参与体验,使好奇心得到极大地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
2.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方法传授音乐知识。例如,采用绕口令进行节奏教学。充分利用集体表演、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调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和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音乐课充满生机。
2.4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现行教材大多为一些经典老歌,与学生生活是脱离的,学生难以理解,对音乐课也就不感兴趣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要求激活教材,善于取舍,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被学生理解,易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及难易程度组合,这样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学习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5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对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参与态度、音乐兴趣、交流合作、情感反应、知识技能等方面有较为客观的反映,能更好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当前,教师应开展多元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更注重自己的课堂表现,以此作为课堂考核内容。教师要改变自己一人说了算的评价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更多的采用赞赏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结语
教师应准确把握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并加强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分析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断与时俱进,学习创新,掌握音乐教育新理念、新思想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即使是在办学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也能完成《标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世华. 农村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7):223-223.
[2]王竞苒.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2020.
[3]李增虎. 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