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平
(云南北辰高级中学 云南省曲靖市 655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要想将核心素养渗透其中,需要教师立足学科本身特点与基本学情来展开教学研究,如此才能在提高高中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基于此,教师要将基本的教学策略落到实处,以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本文从梳理历史发展过程、加强史论结合引导、再现历史事件场景、课堂任务探究以及从发展观念看待历史等五方面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
历史教学属于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一定程度来讲,高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只不过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重点始终都放在学生的知识记忆上,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愈发的不足,学习效果和质量也始终难以得到保障。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务必要树立良好的历史意识,并有效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
1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何为历史解释,就要是要求学生要利用历史材料对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历史现象等内容作出客观性的评价,以实现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还原,学生要尽可能地按照历史演变规律预测出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而赋予历史问题有效的现实含义,充分发挥出“以史为鉴”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进行历史解释时,务必要掌握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实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综合且客观的分析历史现象,以实现借史引论、史论结合的教学目的,学生务必要确保自己所阐述的历史解释具备一定的客观性、合理性、全面性、科学性特点。此外,倘若还是从以上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学生也是可以将历史解释看作为是对各种历史材料和案例的整理、总结、分析、解释、辩证的集合。历史解释最忌讳的便是断章取义和主观猜测,它并不主张学生在完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妄下定论。因此,在历史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细心引导学生展开对知识点的思辨,并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对探究内容进行大胆假设和科学求证,在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常提点学生尊重史实、依托证据。例如:在讲解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抗日神剧”的内容,而后再抛出问题:“请问视频中的内容是否可以当做历史解释的史料或证据?”,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求学生利用自身的历史思维对该问题进行科学思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生便不难发现“抗日神剧”中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均属虚构,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具有着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但却缺少了一定的历史客观性和真实性,然而历史解释的标准便是必须以事实为根本依据,以史料为解释基础,由此便可证明“抗日神剧”中的内容并不适合作为历史解释的史料被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来讲,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更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构建学生完美人格。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精神方面引导,并在引导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关于历史英雄、领袖人物等的事迹,以有效地树立学生正确、健康的历史观念和思维模式,而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感悟生活、体悟思想精神,如此一来,才更能有效地体现出历史教学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趋向,同时也有利于确立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鸦片战争”对我国人民生活造成伤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用来证明清王朝狂妄自大、闭关锁国、统治腐败、观念腐朽、经济落后、军备废弛、缺乏组织和领导的视频史料,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刺激和冲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切实地认识并了解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此时教师需乘胜追击,积极向学生输送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学科内存在着很多记忆性的内容,这对于那些不善于动脑,且长时间遵循死记硬背方法的学生而言,并不利于其历史成绩和能力的提高,反而却只会让学生感到越学越难,对于一些历史知识点也是经常忘记或者与其他知识点发生混淆。对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务必要让学生知晓理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对辨别历史真伪的重要性,如此一来,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以及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记忆时能够对知识点更加有条理、更加牢固。例如:在讲解古代纳税制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夏商周时代的贡赋制度,并同时指出这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最早出现的时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慢慢发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到了春秋时期,统治者便开始遵照初税亩的相关条例进行征收;而到了秦汉时期,征收的制度又有所改变,统治者开始将农民正式纳入户籍,并遵照户籍收取租税,由此便可得出秦朝覆灭与赋税繁重脱不了关系。紧接着到了汉朝初建时期,统治者便吸取了秦朝统治者的教训,开始提倡轻徭薄税,而赋税徭役制也正是从此时期开始逐渐成型的。待到了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完美地承袭了唐朝遗留下的两税法,将徭役、田赋和其他杂征归纳整合为一条,合并为银两进行征收,根据农户田地亩数进行相应的折算和缴纳。这种方式在简化税制和便于征收的同时,也方便了对税款的查处,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规避了官员的作弊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到了清朝前期,统治者开始实行“摊丁入亩”的征收制度,将丁银编入田赋征收范围。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发展、朝代更迭以及具体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科学、合理地分析历史事件的整个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如此一来,才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史政意识
为了能够有效地树立学生的史政意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史料的选择,务必要挑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相符的史料,通过论证、思辨、推理等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事实,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史料,并尽可能地从历史结论中获取新的体验和感悟,不断强化学生的史政意识。教师若想有效地实现历史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万不能只将眼界局限于罗列史政史料上,教师还需要归纳整理和充分掌握材料内容,并尽可能地实现现在与过去的衔接,教师要做到立足材料、创新方法,坚持以史为鉴,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注重史料和史政的收集,树立学生强烈的史政意识,让学生能够在证据的驱动之下,有效地利用史料去还原和证实历史真相,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务必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会一定要选择适宜的切入点,及时调整和完善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通过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 喻莘博.核心素养视域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06)
[2] 戴瑞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9)
[3] 梁秀昌.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12)
[4] 窦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与方法[J]. 名师在线. 2020(27)
作者简介:姓名:邵建平 性别:男 最高学历:本科 邮编:655600 单位:云南北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