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推进的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传统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工科类工程,尤为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机械专业是中职院校中的一大热门专业,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对机械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此,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市场需求,以此为导向,重视实践教育,深刻把握当前的教学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找有效对策予以改进。只有这样,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为社会输送一批专业的实践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
一、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现状
据相关数据表明,当前中国工业增加值上升迅猛,已经位列世界第四,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和德国则非常靠近,中国早已可称为制造大国。自步入202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更是将成为世界强国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当做了发展目标,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传统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更倾向于专业应用型。同时,中等职业院校近年来为社会输送一批批技能型人才,为中国的制造业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制造业中,机械专业显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必须要大力推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发展,提升其教学水平,以迎合机械制造业的现实需求。
二、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
虽然中职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但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但就很多中职院校而言,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大多比较老旧,长期没有更新,教师传授的知识严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甚至存在不符合社会现状的现象,无法真正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在机械专业中也是如此,基于机械专业本身的特点,该学科非常严谨。机械制造行业存在自身行业标准,企业只有严格依据行业标准进行生产,才能获得经济收益。但就当前的中职机械教育教材来看,其中收纳的关于机械制造业的行业标准比较落后,采用的依旧是之前的国标,和目前的生产状况不相符合,这就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过于盲目。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由于中职机械专业教师自身就不够了解市面上最新的机械产品,学校也并未给予必要的支持,因此难以把握机械专业的最新教学方向。
(二)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每一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中职教学领域也是如此。如今,机械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和从前相比有了很大的飞跃,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基于此,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师必须要迅速掌握行业内最前沿的知识,跟上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然而,从中职院校现状来看,师资呈现严重的老龄化现象,有些中职院校的教师甚至不是专业的教学人员,只是一些原本从事生产工作的工人,这类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已经和时代严重不符,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机械业的生产需求。出于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很多高端机械人才并不愿意出任教师,而更乐意去待遇更好的企业工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机械专业的师资水平。缺乏专业师资,导致中职机械专业的技术和知识都过于之后,难以满足社会现实需要,同时随着人才资源流动的加快,仅凭当前的师资力量显然无法适应人才需求。
(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现代机械产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具备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也极大地拓宽了机械专业的发展空间。在新时代背景下,机械学科面临的行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专业已经不再是一门简单的实践性学科,而成为了一门融合机械、仪表、通讯、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型专业学科。机电一体化既不是单纯的机械技术,也不是纯粹的电气技术,而是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的融合。基于此,中职院校应该设置更健全的机械教学体系,设置系统的机械人才培养方案。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旧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到了机械专业教学效果。
(四)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在中职机械专业教育中,实训教学的比例极大,但和其它专业相比,机械专业对硬件设施有着更高的要求,单台设备价格昂贵。所以各地政府对中职院校的财政投入力度会直接影响到其教学效果,许多中职院校可供使用的实训设备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严重不足,和学生数量比例不符。不理想的实训教学,显然会影响到中职机械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提升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推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对每一所学校而言,教学工作都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而教学工作是由教师开展的,教师自然就是教学工作的关键保障。因此,中职机械专业教学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就应该着重优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实践人才的重要阵地,可以从下列方面推进对机械专业优秀教师的培养:
首先,推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中职院校除了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机械技能培训之外,还应该从相关企业中聘请专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丰富教师队伍,对学生展开理论和实践融合的多维度教学。其次,设立教师工作室机制。机械专业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以及诸多工种。所以,要求一位教师掌握机械行业所有技能显然不现实。因而中职学校可以结合机械专业具体情形和自身师资力量,以工种为基本单位,成立教师工作室,让教师可以择取自己最擅长的工种展开教学,从而将每位教师的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最后,应该着重提升全体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应该鼓励教师摒弃落后、过时的教学观念,结合现实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革新教学理念。
(二)完善对接工作岗位课程体系标准
机械专业作为综合型专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重基础和宽口径,该专业方向囊括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成型、机械电子工程等。同时,一个专业方向又会设计到小专业的内容。中职机械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基础培养,帮助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并健全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时代背景,中职学校不应该再笼统地把机械专业称作机械制造专业,还要进一步细化专业,例如,在智能制造基础上,设置更具体的现代装配技术、现代数控技术等专业。择取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骨干教师来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三)强化校企合作,重视实训教学
中职教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对操作能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机械专业则是中职学校的王牌专业,必须要依据行业现状来对教学进行不断革新。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就应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践操作就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途径,借助实践训练,学生能够理论和实践的内化和互相融合,学会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理论知识。中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企业设备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训场所,锻炼机械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手段
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教育领域也需要进行革新,并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各项新兴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使用,为学生呈现多样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总结语】:
面对全新的时代背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进行转型升级,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着重培养。针对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加以解决,从而提升机械专业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有用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福贵.关于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9,(1):125. [2]梁兴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7):99.
[3]任宇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J].文渊(小学版),2019,(9):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