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积木化移动教学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6期   作者:俞文昌
[导读] 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作为学习客户端
        俞文昌
        浙江省杭州市要萧山区夹灶小学  311247
        内容摘要:
        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作为学习客户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有效地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在实践研究中总结积木化移动学习的方法,并对开发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积木化  移动教学
正文:
        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微课、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课堂等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盛行,但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小学生缺乏去伪存真,分辨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不适合在浩瀚的网络环境下自学,需要教师甄选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打造多样化的“微学习”平台。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注册、拥有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教育领域正在改变传统教育的操作模式,在线互动、移动性的学习正在让教育的传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积木化移动教学,就有助于解决庞大的意愿参与人数和有限的可参与人数之间的矛盾。未来提倡终身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趣味编程学习,通过互联网移动平台进行操作,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帮助学生成为自我指导的学习者,让学习变得更主动。
        把信息技术学科传统教学与积木化移动教学进行深入比较后发现,积木化移动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信息意思、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等核心素养都能得到综合发展。
        积木化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一览表
        

        
        因此,我们提出: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作为学习客户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有效地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总结积木化移动学习的一般模式和方法,并对开发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策略。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
        微信公众平台是基于微信的功能模块,个人和企业都可以申请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分订阅号和服务号、企业号三类平台,利用公众账号平台可以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等各方面的沟通与互动。它以智能移动终端为客户端,为用户提供应用和服务。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Scratch教学内容的需求,我们主要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借助各类教育公司提供的免费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评价、反馈、作业提交等全方位学习支持,总结、分析学习平台开发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策略。
         1.根据不同学习对象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推送信息
    添加自动回复功能,当学生或家长通过搜索微信公众号名称或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号后,微信订阅号将自动回复一条消息,根据用户回复的数字,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推送消息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对象推送不同的消息。
         2.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第三方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完善更多功能
        教师如果希望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更多功能,就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接入搭建在网络空间的微课程网站,也可以利用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已开发完成的服务。需要作业功能可以使用迈酷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麦学习作业布置平台,需要交流沟通功能可以使用腾讯公司开发的兴趣部落功能。
    例如:利用第三方平台“麦学习”提供的服务功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设置“麦学习”链接端口,学生按照步骤加入班级。学生点击图文消息中的“我的班级”一栏或者点击微信订阅号菜单中的“喵部落”中“我的班级”一栏可以看到已经加入的班级,而教师可以从管理后台看到学生的真实姓名,给学生布置作业,批阅作业,统计成绩。
         3.利用自定义菜单分门别类,让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由于教师申请的是个人微信公众订阅号,因此教师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功能受限。最初自定义菜单是需要通过开发模式编写的,现在这项功能已经面向所有用户开放,但对个人微信公众订阅号的使用者来说,还不能直接设置链接跳转,菜单链接的内容只能从图文消息中进行选择。因此可先将子菜单内容链接到“发送消息”,再利用图文消息中的阅读原文功能,将“阅读原文”链接到第三方应用,达到跳转网页的功能。
        自定义菜单有利于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分类,共分为三个类别,“喵部落”是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和作业的提交、批阅和管理。“喵链接”为学生提供各类活动链接和学习内容的归类整理。“喵历史”可以查看已经发布的历史图文消息。
         4.设置关键词回复功能,答疑解惑样样行
    移动学习不同于在校学习,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需要教师的指导,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老师取得联系,如果学生所咨询或想要进行学习的内容,微信公众平台上已经有了,就可以通过关键词回复看到相应的学习内容,比教师的在线回复更加及时。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积木化移动教学的应用
        积木化学习类似于搭积木,把我们需要学习的复杂知识点或技能分解成一个个小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时可以任意排列和组合的,当理解和掌握小知识点后,再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六下《Scratch趣味编程》为例,积木化教学主要要分两步走:一是将Scratch 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并逐个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益。二是将已掌握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结合起来用来解决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当需要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时,先找到需要的“积木”,把所学的内容建构起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孩子发挥想象,综合运用多个 “知识点”搭建知识结构,尤为适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scratch教学。而积木化移动教学就是学生借助移动设备在碎片的时间,移动的地点完成从学习、评价、作业提交到反馈等学习过程,并和教师进行互动沟通交流。
         1、课前预告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把课堂所需学习的内容提前以文字+微课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课堂进行讨论,正好弥补了课堂时间不足,每个人进度不同的尴尬。学生可以在家反复观看视频,不受其他人的影响,有了课前的学习,在课堂上更加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2、课后巩固
        教师在微信公众平台添加第三方支持的“麦学习”,学生通过扫描维码加入班级,老师布置新的作业后,公众号会自动向学生发出作业提醒。学生可以直接在公众订阅号中作答,查看成绩等。教师通过后台布置作业,作业类型可以是填空题,选择题,主观题,复合题。也就是说老师可以布置听力题,可以看视频完成题目,也可以是一些常规题型。
         3、问题解答
    当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解答时,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直接向老师提问,如果问题中涉及老师已经设置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关键词,平台就会自动将相应的学习内容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回复的内容进行学习。
         4、课堂辅助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在家可以用手机扫描作业单上的二维码打开学习链接,根据个性需求,复习还需巩固的知识点。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对用户基本信息、图文信息、关键词回复次数等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为教师了解学生对该微学习课程的兴趣程度、掌握度提供了依据。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看到某条消息的阅读量或者某个关键词的回复次数,来了解学生的掌握度和兴趣度。消息分析中如果某个关键词学生查询次数较多,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重点去讲解。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推送当日阅读量最高,学生的阅读还是比较及时的。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积木化移动教学的成效
        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利用这些学习到的小知识点,主动去创作设计,来实现一个“搭积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1. 积木化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
        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设计课程,学生通过关键词回复,了解到学习这个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体系,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就如同电影、电视剧都是非线性拍摄的,但等到放映的那一天就有了线性逻辑,这种剪辑方法被称为蒙太奇手法。在日常的学习中很难按照进度把握每一个知识点,总在学习—遗忘—再学习中前进。当我们日常的学习被分割成一块块积木时,我们也可以使用蒙太奇的手法把我们的知识重构整合。
        2. 方便快捷的平台消息推送,使学生的课堂巩固更及时
        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发送消息,学生通过微信能马上接收到消息,开展在线学习。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第三方“麦学习”拓展的作业本功能,微信会提醒接收作业,随时可答题,避免了学生不清楚作业的情况发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开始答题,同时作业本功能又可以规定作业的答题时间,方便又贴心。
        3. 日益丰厚的平台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平台
    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作业成果可以以拍照、录音等方式上传,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图文并茂,声色俱备,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将会形成独一无二的云数据。微信公众平台把同班同学、家长联系到一起,形成同伴协作体。因为突破了面对面的空间,学生更加能克服内心的羞涩,传递真实的情感。教师拓展了传统的教学空间,从关注学生朋友圈的实时状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聆听学生的困惑,使教学工作能够随时随地地开展。

        总之,当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重构个人的知识体系,这才是学习的开始。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的移动平台为学生个性化、积木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因为它操作的可视化也更适合普通教师尝试,与传统课堂相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尚缺少标准,如何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取满足感,激发学习的可持续性是需要我们考虑的,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可以加入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积木化移动教学尝试中来。
        
参考文献:
[1] 王晨,刘南.互联网+教育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 易伟.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与开发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 戴维?乔纳森,简?豪兰,乔伊?摩尔,罗斯?马尔拉 .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 盛群力,马兰.意义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  查尔斯M.赖格卢特,詹妮弗R.卡诺普著   盛群力,方向,马思婕译.重塑学校:基础性变革面面观[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