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琴 鲁佳佳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高级中学 465150
摘要:在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中提倡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正确的引导同时也是为了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精髓,本文将从目前中学生的校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展开写作并提出相关的有效改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活动;中学生
引言:
现代青少年的思想体系逐渐呈现更发散式发展,这不利于我国传统主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来说在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同时更要做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近几年很多中学也逐渐重视起了传统文化的渗透,但由于方式欠缺实际效力难免沦为表面的形式主义,使广大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错误理解,急需教育者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丰富校园课余活动内容。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校园活动中的发展现状
1.传统文化没有成为校园活动主流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便捷和多样化,通过网络渠道各类跨地域文化知识被传播,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来说思想观念尚未成熟,很容易被各类网络文化误导。而现在的校园活动大多以课本的知识竞赛、才艺表演为多,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学生对文化课掌握情况和多方面发展的才艺展示,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是很多,这也就导致从根本上传统文化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在中学生眼里传统文化伴随着古板、落后等概念,不能让自己与当下流行的元素搭边,势必就不会主动地去深入接触。
2.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家长、老师更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但凡有课余时间学生的时间都被安排在了各类补习班上,就算是节假日也要忙于各种兴趣班学生根本没时间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就算是课本知识学到的古诗词、节日文化也都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刻板的记住课本知识,不会深刻的了解到关于此类传统文化的全面信息。
3.来自大众的观念影响
现在虽然国风潮一刮而起,但在很多人眼里穿汉服依然是很另类,这就让很多本身很热爱传统文化的中学生不敢表露自己的喜好;就算在学校有很多中学生也比较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古典文学,经常言行举止间喜欢引用一些,这会被大家说成是故作假态,有的还会被说成老年人等这些来自大众的普遍观念会让本身喜欢传统文化的中学生最后默默放弃,选择融入大流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孤立。
4.现代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思想占领
现阶段很多短视频、图片、游戏等各类网络文化信息占据着中学生的课余信息来源,让很多中学生误认为这就是主流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则抛到脑后,这极不利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健康发展,很多中学生形成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经常地被网络文化侵蚀不懂得对信息筛选吸收,长久下去对自身发展不利。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校园活动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1.将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合到校园活动中
可以在节日期间,提前举办传统文化题材活动,比如猜灯谜、包粽子、写对联等,让中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平时的才艺比赛中也加入古诗词朗诵、古典人物传记分享等类型的比拼让一些有这方面喜好的学生老师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感染更多的人喜欢上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形式在学校为学生创造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逐渐的熏陶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近几年有的学校举办传统的成人礼,在形式上实现了校园活动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也要注意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特点,挖掘符合当地人习俗的传统文化特色,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继承当地的优秀经典文化,另一方面也是让中学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为未来投身家乡建设做铺垫。
2.适当地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学校可以开发本校的教师资源,鼓励有传统文化喜好的教师,为学生每周安排一节传统文化选修课,比如四大名著的讲解、古诗词的鉴赏、节日文化等等既可以让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得到缓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事实证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多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只要学校能创造机会给学生发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的通道,相信更多的中学生会被影响,逐渐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丰富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内容
在中学校园中可以借鉴大学的社团模式,成立一些传统文化的社团比如诗词文学社、四大名著研习社、汉服文化社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可以让有这方面特长的老师作为社团的创办人,引导和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展开对传统文化的讨论和继承,给学生搜集更全面的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眼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到底的忠诚度。
4.有关政府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网络平台
现在的中学生除过在学校之外,很多时间都会花费在网络世界,有关政府要严格把控网络平台的信息健康性,同时也要积极运用受广大中学生欢迎的网络渠道渗透传统文化宣传,打造一个良性的文化氛围体系,达到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立体渗透,能有效地在中学生当中铺开传统文化的宣传。
三、结束语
对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广大教育者要发挥自身的职业技能,有效的开发校园文化活动渠道、融入创新思维,具体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去,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为以后进一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张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有效渗透[J]. 科幻画报, 2019, 000(010):P.184-184.
[2]谢伟锋. 民俗润养文化传承——论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中的实践渗透[J]. 华夏教师, 2019, 130(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