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化品牌建设探讨 —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6期   作者:王世波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世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专业作为高校面对学生的第一战线,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专业文化品牌建设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专业特色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就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智慧新浙商”文化品牌建设阐述了专业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给出了自己在专业文化品牌方面的建设思路和创新之处。
        关键词:专业文化、专业文化品牌建设、智慧新浙商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文化育人更加重视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各项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专业作为高校专门知识教与学的第一战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专业文化的载体和展现形式,专业文化活动品牌对营造专业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深入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高校各专业应当充分发挥专业文化育人功能,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专业文化品牌,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培养愿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付出的合格参与者和引领者。
        专业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作用应当具备思想价值引领和专业特色塑造。下面就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文化品牌建设进行阐述。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2003年招收首届高职学生开始,一直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关注专业品牌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具备自身专业特色的“智慧新浙商”专业品牌文化,品牌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1.文化品牌的萌芽期(2003~2008):
        此阶段处于专业的初创时期,强调岗位职业素养培育,品牌文化的萌芽。专业开始招收了六届新生,并有三届毕业生,此期间在以专业的奠基人林宏老师为代表的老师们积极开拓下,教师们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渊博的职业知识,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这一代学生,新设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由此开启了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企管专业品牌文化萌芽。
         2.品牌文化的形成期(2008~2012年):
        良好的开端给予了专业老师极大的信心,也赋予了老师更大的责任,专业老师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浙商的“四千精神”为基础的专业品牌文化建设,工商管理专业逐步形成了带有自己风格的专业品牌文化。
        3.品牌文化的快速发展期(2012年~至今):
        十二五以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续两次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借助特色专业的东风,专业在硬件建设方面得到了加强,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对专业品牌文化建设更是加大了投入,在邵雪伟教授的带动下,明确提出了以“互联网+新浙商”为内涵的“智慧新浙商”专业品牌文化。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与思路
        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文化品牌内涵:
        标准引领、底色奠基、行动嵌入、德技双修、和合生智。
        (1)标准引领:老六会、新三会、六素养。
        (2)底色奠基:理性智慧蓝、务实智慧橙。
        (3)行动嵌入:智慧浙商结对行、智慧新浙商训练营、智慧浙商大讲堂。
        (4)德技双修:软性熏陶育德、硬性实操砺能。
        (5)和合生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虚实结合。
        2建设思路:
        立足新浙商文化、系统化文化熏陶、校企融合锻造人。
        (1)立足新浙商文化:以此制定专业能力目标、文化素养、行为规范与课程体系。在高校开展的众多专业文化活动中,其中一部分活动经过师生多年不断打磨而成为了校园文化精品,形成了品牌活动。
        (2) 系统化文化熏陶:以企管专业价值观与行为习惯及制度标准、实训室环境、系列“新浙商素养培育”活动,浸润、熏陶中育人。专业文化活动是在大学校园这个沃土上开展的,植根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离不开专业师生长期创造、积淀并共享的专业软环境如专业价值观、专业行为习惯和专业学术评价标准,展现出专业特色。


        (3)校企融合锻造人:企业、企业大学、学校、专业有机融合,经理入课堂、岗位入学校、学生在岗位、老师上岗位、学生作受训经理的学徒,开始拜师结对、共研项目,以锻造成人。
        专业文化建设口号:育德力行、素养心成、智慧引领、商济天下。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文化品牌建设的创新与特色
        1. 教师与学生共育
        教师和学生既是文化品牌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活动品牌的体验者和受益者。一方面,活动品牌内涵和品质的提升需要师生深层次参与,这是专业文化活动品牌成长源泉。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需要活动品牌,对专业文化活动品牌质量渴求日益增长。进入新时代,专业师生学习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潮,专业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引导师生深层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专业文化活动品牌。 在学生层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在专业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中的潜力,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专业文化活动品牌内涵和外延、方法和路径创新上的深层次参与。进而实现惠及广大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在教师方面,专业文化活动品牌积极引导专业教师不断加强探索研究,探讨如何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积极谋求专业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寻求转变方式,融入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讲好专业故事,促进学生对于主旋律的认同。同时,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加强对专业及学科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探索新时代活动品牌的价值目标,做好专业文化活动品牌的顶层设计。
        2.传承与创新并举
        在文化活动品牌的传承上,对传统的管理工具应用实操,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尊重、礼仪、义利观等,并通过一些良好的品牌活动方式将传统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使专业文化活动品牌历久弥新。
        在活动品牌的创新上,一是依据时代特色,紧跟新时代步伐,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反映到活动中来,结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深度挖掘专业文化活动品牌中蕴含的学科创新特质,积极引导培育学生“专业+创新创业”的思维训练模式,使创新创业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发生“化学反应”。二是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方法,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用户画像、云管理、互联网思维等现代化科技体系,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使专业特色不断得到彰显。三是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使活动增加吸引力,融合“互联网+”、“新媒体”等要素,尝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创建“互联网+专业文化活动”宣传站,积极融入学生话语体系,使“线上+线下”互动融合,让学生做到形式入眼、知识入脑、思维入心。
        3.学校与企业共创
        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已成为高等学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进入新时代,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将更加彰显。
        企业参与:与沃尔玛超市集团、物产中大云商有限公司等若干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入校、入企、拜师结对、相互解痛点;
        企业大学参与:与受训学员拜师结对-做理论实践对象,共同提升;
        学校参与:和谐职业人培育;
        政府支持:教育改革-措施的实践,三教改革-思政改革-三全育人。
        行业参与:企管研究会、中小企业协会组织课题研究、组织比赛、各种活动。
        共培育:共同出智慧、出精力,研讨、聚智慧、建设;
        共享有:全系统享有、启发辐射、运用。
        四.未来建设的展望
        文化既能够引领着社会变革的方向,同时也会受到社会变得的制约和影响,是一种随着社会变革而改变的因素。文化的发展必然紧跟着地方经济发展的脚步,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第一战线,必须把专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为解决培养什么人做出自己应做的事情。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培养经理人的专业,必须紧紧抓住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的契机,把智能化、智慧化融入到教学当中,结合浙江省地方特色,进一步发展智慧新浙商专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吴学峰.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探讨与思考[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5):71-74
[2]王翠云,蒋祥龙.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文化建设路径[J]. 长江大学学报, 2013(2):173-175
[3]李生军.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和品牌化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2(09):87-88
[4]于永畅,彭晓. 旅游专业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 想带教育管理, 2019(7):191-192
[5]吴太山,白振洋,李晓晔. 新时代高校专业文化活动品牌建设[J]. 科教导刊, 2019(14):21-23
[6]陈李鹏. 基于专业特色的互补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0):26-28

        
作者简介:
姓名:王世波
籍贯: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出生日期:1973年1月11日,性别:男,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
课题:《智慧新浙商》
课题:《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商科理论课改革研究》
项目基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文化品牌建设项目
项目基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