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钊1 刘毓海2
1、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潮州521041
2、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 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对目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较为重要,本文则对改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课程;改革;措施
引言
高分子材料专业是工科中最重要的化工材料专业学科之一。目前在国内众多本科高校中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均设置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化工及材料等相关课程,其中高分子材料课程是与本专业名字同名的一门专业课,高分子材料专业课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高分子材料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学科。对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这样的工科专业学生而言,在重视课程理论性的基础上,我们更多地加强学生在实践和应用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充分理解高分子材料基本化学与物理性能及其生产加工理论的前提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所需高分子材料的聚合过程、加工方法、加工控制手段等。根据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从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开设、课堂教学的管理,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几个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尝试。
1、地方师范院校工科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程目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主要是培养在高分子材料生产、改性与加工等领域具有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能力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根据近年来的高分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主要就业在塑料部件、电缆、风电、涂料和胶黏剂等行业,从事高分子材料检测、成型及技术研发等工作。因此,《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结合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基础与最新发展,使学生了解影响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物理与化学因素、添加剂的分类与作用,熟悉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用途以及工艺过程,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方师范院校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程建设措施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分子材料类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强,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及分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材料科学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材料大类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凸显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加工制造领域能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配方与工艺设计、生产指导、技术开发、品质分析与检测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与加工成型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工艺-应用的相互关系;掌握高分子材料的配方与工艺设计原理、加工成型工艺原理、机械和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3)具有一定的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合成、改性及加工成型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产品以及技术经济环境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尤其是在天然橡胶领域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
(4)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读”能力,通过国家组织的相关等级考试,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和利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摘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信息获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撰写科学论文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备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5)具有本专业以外的管理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合作能力。(6)了解体育、卫生和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技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及能够履行建设祖国的身体要求,等等。
2.2、理论和实践课程的递进开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课内容,我们采取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程递进开设的方式。理论课在学期初先行开设,至学期中段第8~9周时理论课程进行至通用材料部分,此时开始高分子材料实践认识课。我们选取了几个实践项目作为学习内容,涵盖了生产安全、常用设备与实验操作、材料生产不同方法的实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以及高分子材料改性等内容。这样设置课程的开设时间就使得理论课的学习之后很快就进行了生产的实践认识操作,能够及时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行巩固和提升。实践课鼓励学生“试错”,通过分组设置不同的一些变量进行对比实验,以此来验证理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是否符合实际。此外,除了高分子材料实践课以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也践行了一部分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大一期间安排的企业认知实习、大三及大四期间安排的企业毕业实习和选修实验课等。这些实践课程与高分子材料理论课递进开设从直观认知、理论学习及实践应用的多个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科研团队和课题组中,开展业余科研活动,使得学生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
2.3、做好教学反馈
有效的教学反馈,具有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而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考核方法既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高分子材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考核。对于理论内容可以通过课后习题、课堂表现以及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实践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分组汇报、小论文以及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鼓励学生调研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各种信息,加深和拓宽知识面,对出现的多种结论组织讨论,以此充分展示不同学生的专长。通过教学反馈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意见,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做到持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学目标则是首要重要的内容。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的教学目标绝不应该仅是教授给学生本课程的知识,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当下正在面临的实际需求和应用中,将课程学习作为学生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导线和保障。经过几年来多个教学周期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对提高我校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和具有重要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刘羽熙,荆祥海,王攀,邢新明.《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4):232-233.
[2]黄华波,曾小平,陈萍,张旗,刘治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24):122-124.
[3]施冬健,陈明清,段芳.《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教改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9):80-82.
[4]刘丰收.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6,43(21):181-182.
致谢:本论文感谢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项目2018KTSCX141与潮州科技项目2018GY47、韩山师范学院博士启动项目QD20180108 支持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