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兵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大徐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315706)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进行教学体系探索,争做成为未来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教学的重要增长力量。但实践活动并不等同于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活动是任课教师根据某一具体学科的几个章节内容,需要进行实施课外活动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理解的记忆;而综合实践课程则是多种学科相结合,由教师制定一个确切的主题,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等的综合,来对经验、知识的整合与更新。两者区分度很大,并不能混为一谈。所以为了小学生能在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教育者要不断的增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来说,这就要求他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
前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等特征,它综合了多门课程,需要通过生活实践来完成课题,并最终生成自己的结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谓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重大结构性突破,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限制,使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相对较难。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小学生在课外时如何保证安全?应该选择什么地点作为活动探究场地?等等之类。所以教师在探究课程主题时,要多方面完善计划(教学方案)。本文章将结合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现状,浅显的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在当前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教育普遍重视理论性学科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校普遍重视学生分数,包括家长,也都一致认为“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儿;考考考,是学生的宝典”。小学教师普遍重视理论性学科教学,认为只要学会了理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也自然会做。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其规律性。尤其是年龄尚小的小学生,他们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经历,积累经验,才有可能在实践中找到自我,进入社会才能优越的发展。
2.教师自身并非都清楚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近些年国家教育部认定的作为小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很多教师对此并不是特别了解。有些教师仍然如同上知识性学科一样,采用在教室里讲课那样的理论教学模式讲解实践方法,甚至有些教师就会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带着小学生们课上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不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来说,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带着学生走出去,去感受自然带给他们的答案,是教师所给予不了的。
3.学生自身对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兴趣
有的学生不爱活动,不愿意和同学们打交道,甚至有的学生是由于自身缺陷而自卑。这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他们之所以不愿意走出去,主要是因为没有感受到课外的快乐,没有获得到与伙伴们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他们主动的参与进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观要求,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提升他们对活动的兴趣是一个大的突破点。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
1.确定好每堂课程的主题
车尼尔雷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的确如此,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本节课堂的的主题,自己要清楚实践主题的流程,并且有条不紊的指导下去。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堂课的主题,围绕主题来开展实践活动,才能跟着教师的步伐去实践。最后使学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在指导《能源问题研究》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时,必须首先让小学生明白,什么是能源,具体研究哪些能源。这时教师要选择学生已经学过的、了解的能源来进行研究,比如燃料、太阳能、石油等。
2.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
教师大部分保持传统观念模式,认为教好理论是首要任务。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变为“重结论更重过程”。所以教师要转变以前的老观念,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视起来,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的整合理论知识。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习种植、饲养及农副产品的栽种、加工、营销知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时,教师不能只在课堂上讲解书本上的关于种植、加工和营销的知识,讲解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听不进去。应该带着学生去学校试验田里去看看,让他们亲身去体验,这样获得知识更快。
3.提升小学生参加综合实践课程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有了参加活动的兴趣,才能更好地主动去吸取知识。教师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要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之内,不能偏难也不可过于简单。教师要深入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清楚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这点入手,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然后依据学生的心理选择他们喜欢的活动课程研究课题。
例如,教师通过调查发现班里有部分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很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制定一个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课题。比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这一课题,和学生讲解有关节日的历史故事,并且制定计划,按要求分组进行,可以向学校老师、家中长辈或者学校图书馆求助。然后每个组把搜集来的信息整合好,上课时分别派出代表演说。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评价要朝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向,采用激励的言语,鼓励学生探索。
总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教育者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探索,并且要特别注意它的实用性。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生德育实施工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对后续的活动进行引导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敏.立德树人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2020(25):140-141.
[2]邬冰.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2018(03):44-47.
[3]张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J].教育,2016(10):100-101.
作者简介:许海兵,1972年5月,男,汉族,浙江宁波,本科,一级教师(小学高级),从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邮编:315706,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大徐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