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究——以中山市某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6期   作者:朱京京 陈芳
[导读]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朱京京  陈芳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中职学校的大部分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因此笔者基于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对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本文通过市场调研和对比分析,在研究中山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现状的前提下,针对本地企业对中职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出现有的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师资队伍建设四大方面来创新探索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
         朱京京,1993,男,天津市,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助理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跨境电商、网店运营及数据处理。
         
        一、中山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数量大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山市出口2055.6亿元,同期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50.31亿元,这意味着中山经济的出口依存度超过59.6%。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贸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其中,中山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印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进出口分别增长33.2%、41%、55.1%、11.7%,数据尤为突出。据市商务局初步了解,中山市现有10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业务规模超10亿元。基于中山外贸现状,中山大部分工业产品能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消费需求,蕴含巨大商机,积极引导制造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方式直接对接“一带一路”沿线目标市场,是符合当下中山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但目前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中山制造业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
        (二)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岗位分布
现对中山36家从事灯饰、服饰、小家电的外贸企业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通过对中山36家从事灯饰、服饰、小家电的外贸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获悉,中山的外贸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分布在各个镇区,集中在灯饰、服饰、小家电等行业,在36家所调查的企业中,近三年招聘过中职电子商务的学生占53.9%。对于未来是否会继续招聘中职生,有87%的企业认为会招招聘中职毕业生,可见中职生在中山地区企业是很受欢迎的。在企业需求岗位上,招聘中职毕业生的企业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一线的销售人员,分布在内销和外贸两大块业务区域,覆盖的岗位有跨境电商专员、跨境电商摄影、平台专员等。但是跨境电商属于交叉学科,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从前单一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己经无法培养出能够胜任这一角色的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表示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而外贸的业务量又越来越多,跨境电商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二、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该校地处于广东省中山市,隶属于珠三角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该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包括顺德、东莞、中山等多个城市。该区域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改革开放程度最高、创新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而中山更是出口依存度超过59.6%的城市,制造业的高度发展使得当地企业纷纷投入了跨境电商的大军中。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创建十余载,以培养掌握现代电商基本理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较好的电子商务操作能力的学生为目标,承担着为地方经济输送符合要求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现状,跨境电商人才需要有外贸进出口、跨境电商运营、商务英语等多重技能,企业到该校招聘己从最开始的内销型电商人才转向多重技能的跨境电商人才。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依旧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等,未有开设跨境电商的相关课程,同时大部分专业教师的授课模式依旧因循守旧,缺乏跨境电商运营的实战经验,因此指导学生专业实训时也力不从心。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新能力要求
        当前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中,对电子商务人才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电子商务人才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跨境电商企业产业链涉及到仓储、运输、报关、报检、保险等多行业,目前该校所开设的电商专业开设的课程无法满足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同时与国内电商不同,跨境电商面对的是全世界的客户,面对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这就让跨境电商变得异常复杂。加上跨境电商还涉及到国际结算、配送、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一个合格的跨境电商的从业者需要的知识是多方位的。跨境电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美工。美工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另一个发展方向,这就需要学生对于自身有个清楚的定位。从事美工方面则需要学生熟练地运用PS、CDR等图片处理工具,并能够依据产品设计出一整套完善的相关图片。  
        (二)网站推广、产品推广。从某方面来讲,电子商务是商务活动的一部分,将线下交易转移到线上,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熟悉相关的线上推广操作,其中网站推广和产品推广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使用现在主流的跨境电商平台,如Wish平台、全球速卖通平台、敦煌网等。 
        (三)翻译。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学习多国语言俨然成为大众潮流,尤其是在跨境电商行业中,要求从事该行业的电子商务人才懂得其他语言,英语是基础要求。因此,就要求电子商务人才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方便贸易工作的进行。
        四、跨境电商发展下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建议
         目前,我校电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英语水平较低、外贸技能缺乏、平台操作技能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跨境电商对外贸从业人员的新要求,我校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做出以下的调整:
         (一)调整专业定位
通过对中山本地的外贸企业的走访与调研,结合这些企业对从事跨境电商人员的工作领域、岗位职责、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培养适合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新目标,通过“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的模式,让学生从职业能力初步形成到职业能力的提升。再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跟岗学习,在岗位训练中使其职业能力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二)构建新的教学模块
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电子商务专业主要以设计、客服、基础运营岗位这条主线进行课程设置的,结合上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各项要求,,一方面要增设语言类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课程,综上所述,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教学模块,如表二所示:
















        (三)大力发展师资力量
由于跨境电商是近两年兴起的一个电子商务的分支,其发展历程也较短,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要求多而高,因此很少有老师能够既有较强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又有外贸知识的基础,同时又具备实践经验。本
校电商专业教师普遍比较重视理论的知识,对于当前的跨境电商了解不多,研究也不够。但是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水平,所以应该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学科的师资力量,特别是在加强实践操作上面下功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考核促进步。每学年进行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考核,通过评比竞赛的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考核可参照企业招聘标准的要求,可从基础技能到核心技能,分课程考核教师的专业能力。
2、实践促发展。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开办专业时,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初心,以职业教育为最终目标,秉持紧密联系企业,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理念。应该组织教师队伍经常到企业中去学习,去重要岗位,核心岗位去任职。教师可利用假期下厂实习的同时,学校也可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任职。把企业先进的知识、宝贵的实践经验带回来帮助更好地建设电子商务专业。
3、培训出新知。跨境电商要求的知识新而且多,而纵观本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结构来看,发现设计类教师占了比重的70%以上,因此为了更好发展跨境电商,应该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跨境电商知识的培训,包括外语沟通技能、外贸操作技能、网络营销能力、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能力、跨境特流和供应链的管理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不断地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从而为培养更多合格的跨境电商人才服务。
(四)行业促教、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递进实训体系。
1、积极组建学生队伍参加行业的跨境电商比赛,以赛促教,在大赛的历练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
2、搭建仿真模拟教学实训室,通过模拟软件掌握跨境电商的操作平台的操作。聘请行业和企业的跨境电商专家来进行部分核心电商课程的授课和专业实训指导。
3、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办学很大程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职学校靠现有的设备与师资力量是无法独立完成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因为在高三阶段,必须和外贸企业合作,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跟岗实习,把高一高二所学知识充分的应用的工作中,通在在岗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五、结论
         总之,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在态势下,因循守旧去开办电子商务专业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块,大力发展师资力量,同时积极搭建有效的实训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质的提高。真正的让学校和企业在协同创新的视角下实现“1+1>2”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阿里巴巴外贸平台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2]李新泉著,《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生态圈模式”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分析》,中国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2016年11期。
[3]李青著,《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