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劳动力影响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6期   作者:于思雨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
        于思雨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指出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希望能激发农村劳动力进行价值创造,推动劳动力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市场配置。
关键词:新冠肺炎 农村劳动力 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                           
(一)抑制农村劳动力需求,加剧供需不平衡。疫情期间,社会需求大量下降,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产品需求量的下降,直接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的进城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而这两个行业首当其冲,除了口罩制造商,其他制造商以及建筑业都在劫难逃,并且部分务工人员是临时工,缺少劳动合同保障,用人方在辞退这批农村劳动者也没有太大的经济代价和心理代价。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需求也呈现断崖式下降,使得农村劳动力供需更加不平衡。
(二)加剧劳动力市场分割。疫情加剧劳动力市场的横向分割,即体现在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二级市场的雇主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产品需求变动频繁,雇员工资由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趋向一个固定水平。受此次疫情影响,许多中小企业资金流入不敷出,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宣布破产也不在少数,这直接影响到二级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极大减少。
(三)影响女性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地点选择。第一代农民工,始终将自己放在一个“城外人”的位置。疫情期间延长假期时间,推迟复工,使得进城务工人员和家人有了更多相处时间,受到乡土情结影响,这些劳动者在权衡利弊之后会产生两种选择:一种仍把工作重心放在城镇,一种是留在农村务农。后者主要是女性的选择,女性农民占农民总数的60%以上,说明即便进城务工会增加家庭收入,可是农村女性劳动者较于农村男性劳动者依然更有可能选择在家务农,便于照顾家庭。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笼罩下,农村劳动者,尤其是农村女性劳动者,综合考虑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情理因素等,为了老人和子女安全性,往往会转移工作重心,回归家庭。但农村女性劳动者情况复杂,这类群体即便回归家庭,依旧要进行必要家务劳动和农活,并未退出劳动力市场,仍然在农村劳动力范畴之中。疫情是短期的,但秋收冬藏,四季更替仍在客观运行,对于农民来说,满足自给自足的农事活动仍然要继续,所以在此特殊时期,农村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概率很低,但是转换工作地点,尤其是对农村的女性劳动者而言,可能性极大。
新冠肺炎疫情对劳动力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缺乏内动力。此次疫情造成区域性封闭造成物流阻滞,瓜果蔬菜滞留滞销,呈现出经济发展缺乏驱动力的局面。市场经济短期内整体运行态势不佳,内需明显不足。经济是基础,根基动摇,劳动力市场必然面临巨大变化。
(二)农村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

从“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分析来看,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域的产品需求弹性大,劳动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也较高,并且也很容易被其他生产要素所替代,所以,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也较大,这就导致因疫情而演变的新的市场均衡条件下,工资率稍微降低,大批进城务工人员就会面临失业,冲击农村劳动力格局。
(三)风险概率增加。疫情期间相较于正常社会生活,发生风险频率增加,为控制风险,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农村劳动力的行为选择会选择风险回避。在疫情高发期,或是疫情可控度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村劳动者会在进行劳动——闲暇决策时,会更倾向于闲暇的境况。
(四)产业链的牵一发动全身的特性。在特殊时期人们内耗明显减少,消费端出现问题,导致果农菜农的供应端过剩。菜农、果农或是养殖户采用的进行规模化生产,往往会吸纳一个村的多数农民,用人数量较多。受疫情影响,农产品供过于求,果蔬等食品价格下降,迫使这些农村个体户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减少用工数量。
农村劳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对策
(一)以工代赈,完善基础设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短期内,城镇地区经济发展自顾不暇,那么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入,也很难解决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的失业问题的出路,不是只局限于向城镇转移。农村地区人流量较少,相对安全,所以农村内部进行劳动力配置是相对安全的。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政府财政支持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调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活力。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因疫情而失业的农村劳动者仍有就业意愿,却碍于疫情防控有封闭性特点,无法得到有效的招聘信息。所以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创建专门针对农村劳动力的云人力市场,从而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三)加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政府要鼓励支持引导农业保险发展,针对此次疫情特殊情况,可以适度加大农业保险的保障力度,加大财政补贴,让农民可以安心播种,规范正常农业经济发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安全的同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新业态,加强直销合作。不同产业对疫情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农业生产的需求的可调节性低,具有强易损性。伴随疫情突袭,农业原有的易损性被进一步负面强化,加剧了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不确定性。为了控制农民收入水平波动范围,提高农民应对这种风险的能力,在销售农产品时,可以融汇新潮流新思想,拓宽销售渠道,保证在供给和销售这条链不断裂,只有农产品供需稳定,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农村劳动力才能充分利用起来。
结语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化进程,在城镇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农村劳动力往往在劳动力市场中又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我们都应该对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数量、质量等方面给予重视。疫情尚未结束,防范仍在进行。无论是农村劳动力还是城镇职工都应该克服重重心理障碍,勠力同心、共克时艰,为重现市场活力而努力,为续写河清海晏而奋斗。
        
参考文献:【1】彭志武.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其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AO农业展望,2019,5,27-30
        【2】罗必良.疫情高发期的农业发展:新挑战与新思维【D】.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