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平
(广东省四会市地豆中学 广东 四会 5262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任务难度和学习量大幅度上升的一个阶段,相对比小学阶段而言,初中阶段的学习节奏是紧凑的。在初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学会根据现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自主探索知识点。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习兴趣 策略探究
1.引言
初中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发展的关键性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初中阶段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在下文当中主要根据现阶段初中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当前的教学形式采取相应的策略。
2.当前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自身都具有一定的性格特点,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上极为不稳定,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其学习任务量急剧增加,学生课后时间主要用来对于功课的学习,同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需要学习知识点的难度会逐级增加。在各科难度上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需要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同时在课后学生还需要对知识进行巩固,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任务突然的增加,自身必然是手忙脚乱,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心态上是不够稳定的,学生会出现一定的逆反心理,从而学生会逐渐对自己放松,而初中阶段的学习是较为紧凑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一旦放松自己,会让学生在各个环节都出现差错,从而让学生逐渐脱离学习的主旋律。
相对而言语文课堂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主动发言,在教师提问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以一种被动的状态参与到课堂中。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学生认为其没有挑战性,相对数学这类理科而言,语文在学习上缺乏挑战性,所以学生久而久之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其中的快乐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题目,同时其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前期学生需要耐住自己的心态,打好基础。经过长期反复的积累后,学生的眼界和学识会让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提升自我,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初中阶段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过渡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1达到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的代表性学科,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科魅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魅力的体现,让学生在文字学习中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文字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内心中最为真挚的情感。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对于课文进行一个深度的分析和剖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
像是在学习《背影》的过程当中,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对于课文的进行阅读,并尝试让学生根据父亲背影的这个线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自主进行分析和理解,然后教师通过视频的播放,在视频中教师可以去播放的不同父亲的背影,教师可以选取几个经典的父亲的背影,通过一个简单的背影去映射父亲不同的角色,每天做着怎样的工作,最后的主题能够体现出父亲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为整个家庭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同时父亲为子女付出了全部的精力,无论其自身处在一个怎样的社会地位,学生都应该明白自己是父亲的骄傲,而父亲是自己的心目中英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2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处于一个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来说都是一个消极的影响。在而课堂上的学生应该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对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而言,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需要对知识点进行记录,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一直是在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语文教学结构。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语文课堂当中能够学会思考,而不是以一种被动的状态进行学习。
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行进行阅读,对于这篇课文学生之间会存在不同的立场,比如在课后注释中解析到桃花源记后人再未找到,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真实性抱有一种怀疑态度,整篇课文是否是陶渊明自己的理想中的一种场景,又或是真的存在这个一个世界,学生可以自由分成不同的观点的小组,对于文章中的资料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深度的理解,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3.3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长期反复的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像是学生朗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字鉴赏能力等等。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所耗费的时间必然会存在差异,所以这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够逐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如果学生停滞不前,自身对于语文学习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其自身必然会降低对于语文学习积极性。同时语文学习更多依靠学生课后时间的积累性的工作,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和写作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语文成绩。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通过文章的片段进行集中式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在课后对于这种方式进行灵活运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这种目标性的训练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笔者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目标,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清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效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167-168.
[2]黄荣焕.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华夏教师,2019(23):14-15.
[3]高朝东.浅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性[J].才智,2019(15):54.
[4]周学林.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现代交际,2017(07):161-162.
[5]王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2(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