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绘本阅读生成游戏教学策略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6期   作者:薛芳
[导读]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薛芳
        新乡市育才幼儿园 453000
        摘要:“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学前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作为不容忽视的优质资源“,绘本阅读”在学前教育中深受广大师幼的认可与欢迎。不仅如此,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游戏”是幼儿群体的最爱。正因为这样,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把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积极有效地融入其中,既可充分激发幼儿阅读情趣,又能不断地放大善教乐学的良好效应。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绘本阅读;游戏策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选择适合文本,生成游戏形式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性和表象性特质,而且不同学龄幼儿之间的差别较大。绘本材料文字虽少却画面丰富,主要是以“画”来传达故事内容。正因为如此,对于许多幼儿来说,绘本阅读还是具有客观的挑战性。换句话说,认真选择“适合的文本”是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重要前提。比如,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随地大小便”是常见现象。为了利用绘本阅读来培养意识、引导行为,教师可以选择《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本绘本,引导幼儿开展如下游戏化活动:首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孩子与小鼹鼠共同寻找“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嗯嗯”各不相同,并初步了解人与动物不一样的“嗯嗯”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在故事欣赏中,一边学说故事内容,一边模仿表演其中的不同角色形象。如此而为,不仅有效增强绘本阅读的情趣性和诙谐性,而且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游戏情景,促进快乐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意重在强调“兴趣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对于“情与趣”元素来说,幼儿群体始终具有一种难以摆脱的依赖性。绘本阅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以《艾玛捉迷藏》绘本活动为例。在活动之前,教师准备了相应的衣服、物品等道具,并且教会幼儿大象的一些动作特征和游戏规则等。活动开始了,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和道具,自己搭建多人活动小组,在老师以及故事内容的引导下,开展与之相应的快乐游戏活动。在这期间,参与游戏的幼儿根据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可自创一些故事内容和肢体动作;如遇到个别幼儿产生犹豫或滞后状态,其他同伴能够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进行帮助。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形式,引导幼儿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整个活动始终让幼儿沉浸在欢快、和谐的良好氛围中。
3创设多元空间,放大活动效应
        在阅读教学中,发现自从形成“绘本阅读 + 游戏活动”模式后,越来越多的幼儿喜欢上了绘本阅读。

因为他们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趣味性故事,还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和情趣,甚至有些小朋友在活动结束时,还拉着老师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有这样的阅读与游戏?不仅如此,有些孩子放学了还不肯离园,坚持让爸爸妈妈陪自己进行游戏化阅读一段时间后才肯快快乐乐地回家。鉴于此,幼儿园及教师应坚持“以幼为本、以学为主”指导思想,努力创设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为孩子们提供“即时阅读、即时游戏”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放大善教乐学的良好活动效应。比如,在室内开辟绘本阅读区角,定期添置和更换绘本;在墙壁、地面和走廊等地方,张贴一些绘本作品供孩子们欣赏、续编和改编;在活动区域中尽可能地摆放一些道具,让幼儿通过自我阅读游戏活动,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性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4.自主制作道具,动手操作绘本
        游戏化要起到学科融合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完成绘本阅读的同时开展各种手工、美术的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认为,教师若在绘本中加入一些小实验,让幼儿尝试动手展现小实验的内容,则能加深其印象。此外,还可以让幼儿画一画故事中的角色,围绕其形象制作手工艺品,这样也能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纸的力量》是一本有趣的科普类绘本,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故事的时候,鼓励其参与到动手操作活动中。首先,给幼儿分发纸张、剪刀、胶水等物品,引导幼儿回忆绘本中读到的内容,然后用折纸、剪贴等方法,将纸张加工成一栋“纸建筑物”,再将各种积木堆放在上面,看看谁的纸张在折叠加工后能承受更重的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改良,如引导幼儿将纸张折叠成纸包的形状,然后放上沙土,看看谁制作的纸包能承载更多的沙土。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自主制作了道具,并参与到科学小实验中,对科学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动手制作道具的方法,原本平面的人物形象变得立体化,幼儿和它们的接触更亲密。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道具讲述绘本故事,讲述兴趣会更加浓厚,这样就将美术、手工、阅读、表达等融合到一起,起到绘本教学游戏化的效果。
5亲子阅读游戏化  提升阅读情感
        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亲子共读,运用为亲子游戏将绘本亲子阅读游戏化,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亲情,阅读兴趣、认知能力与情感价值观都能够得到培养。因此,在绘本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选择一些能够让幼儿和家长共同阅读和分享观点的优秀绘本。例如,绘本《圆圆的月亮》讲述的是一个孩子通过对圆圆月亮的思考,引发对身边各种事物的形状进行探索的故事,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幼儿对形状认知还处在探索阶段,通过亲子共同阅读绘本,并开展亲子游戏,能让幼儿逐渐接触和了解事物的形状。在亲子游戏活动中,家长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幼儿先与家长共同阅读绘本,在阅读过程中对各个事物的基本形状有所认知,如算盘是长方形的,月亮是圆形的等。随后,开展亲子游戏,教师将绘本所涉及的各种不同物品,以卡片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家长指导幼儿把不同的卡片归类到不同的图形种类之中,从而让幼儿能够理解和体会不同形状的特点。在这种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家长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结束语
        总之“,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根据实际内容和幼儿发展需要,善于围绕上述几个基本路径,积极开展“游戏精神”下的绘本阅读活动,把幼儿逐步引向善学、乐学的阅读殿堂。
参考文献
[1]涂艳艳.幼儿绘本阅读中运用游戏教学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08).
[2]严俞洁.浅谈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