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才
(亳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安徽省 236800)
【摘要】 课堂小结,以自己独特的总结性、概括性、升华性的特点,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如何设计并巧妙的运用课堂小结,可以使本堂课形成完整 的知识体系呢
【关键词】课堂小结 数学教学 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是数学教学的必备环节,也是当任教师引导学生升华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而言,课堂小结可以理清知识结构,掌握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可以很大程度的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些教师精心的设计课堂导入,对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的表现都把握的极其精彩,但却很简略的设计课堂小结,足以体现对课堂小结的不重视,甚至存在不进行小结或匆忙小结的现象,对整节课而言,岂不是虎头龙身蛇尾吗?特别对于数学课堂,良好的小结能起到梳理知识、画龙点睛、启迪思维、举一反三的教学成果。下面就数学课堂小结进行一些简单的阐述。
一、数学课堂小结的作用
1.数学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同时,突出重难点
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难点,但是在授课的时候,让学生掌握重难点的同时,又讲授大量与重难点相关联的内容,与此同时,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整节课下来,这些知识不具备稳定性和牢固性,尤其是混淆了新旧知识的衔接,产生理不顺的想象。因此,数学课堂小结的画龙点睛之美便脱颖而出,它就是一种高效的方法,教师通过小结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以便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同时,又引领学生从现象读透本质,摸到知识的精髓,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正迁移的作用,使所学的新知识得到整理、复习、巩固和深化,奠定了后续学习的基础。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
当新课接近尾声时,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此时,本节老师能够巧妙使用小结,进而抛砖引玉,可以使数学知识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第二次的“飞扬”,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再次得到集中,把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得到极大的激发,最终让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数学小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们知道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载体,而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教师实际操作中,受到时间的限制,只能讲解所学的新内容,而对新知识和其它知识的联系渗透的不够,或者避开不谈,这样会导致学生不能够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对于数学又不能死记硬背,于是难以形成长时记忆,所以,用几分钟的时间设计课堂小结,联系本节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形成有力的知识网,帮助学生灵活深刻掌握数学知识点,使知识体系充盈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融汇相关知识的能力,为新课做铺垫。
4.课堂小结对师生具有“双促”作用
在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知识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规律技巧等,在互助评价、质疑答辩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深化了概念的理解,补充完善对问题解决的认识和方法。这个时候对教师也是一种反思认识,通过总结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错题辨析,能够更精准的分层辅导,选择变式题,收集到学生平时易错的不易理解的题目。
二.课堂小结的形式
课堂小结的形式多种多样,初中数学课堂常见的类型有:
1.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是最基本最广泛的小结形式,也可以说无论哪种形式的课堂小结,都包含知识点的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把新知识梳理一下,让学生在小结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更为整体化、系统化,理解的更深一层。
2.前后呼应
在老师设计导入的时候,会以一个思考型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并产生质疑,以便进入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或者师生共同提出一个观点,进行猜想,经过一节课的探究活动,验证之前的观点和猜想,正确完整的解答问题,合理并肯定的解释猜想。若草草了事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可能引发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判断。
3.交流与反馈
如果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又概括了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惫的心态,或者注意力分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时候如果围绕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再进行反馈,会使学生闪现思维的火花。当然也可以让小组内讨论设计小问题,产生运用新知识新方法的效应,理出本堂课的主线,在运用中强化理
解和记忆。
4.自主评价
我们知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人也是学生,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让学有足够的时间进体验、思考和感受收获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对课堂的教学过程和师生做出了评价,在小结的时候,教师把时间给学生,让其表达出疑惑和收获的欣喜,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这种评价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数学表达”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与此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用数学方式思考,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说数学、做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如:课题——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与体会。学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用反比例函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2:我还了解了一些有关杠杆定律的知识,为今后物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3:各个问题的形式虽然不一样,我们可以归于函数模型解决,今天就是利用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这位同学有一种建立数学模型解题的意识。学生4:用数学知识还可以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学生5: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既要关注函数本身,又要考虑变量的实际意义。教师反思: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争先恐后谈收获,特别强调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课堂小结能放能收,还能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思考,无疑是成功的。
三.数学课堂小结的教学策略
1.计划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须有计划性的从本节的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好小结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小结什么,怎样小结都要有明确的计
2.针对性
数学课堂小结,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结构、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结,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趣味性
如果课堂小结被设计的新颖有趣、耐人寻味,能使本节课的学习产生的疲劳烟消云散,使学习状态达到最佳,注意力再次高度集中。
4.简明性
数学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需要去粗取精。所以,设计的时候要抓住重点,突出本节课的精华,力求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编筐窝篓,全在收口”,数学课堂小结具有自身的特点,简明易懂,具有目的性、引导性和针对性。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给给予重视,使课堂小结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在设计小结时,从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数学课堂的艺术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趣不尽,情更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思维的高潮,如美妙音乐 的“尾音”一样耐人寻味。精心设计的小结,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升华了学生的思维,实乃整个教学过程的画龙点睛之美,从而“余音绕梁”!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117
【2】李小斌.数学课堂小结,不容忽视的精彩【J】.教育科研论坛2008(03):55-56
【3】汪玲玲.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小结精彩起来【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02):40
作者简介:张大才,性别:男,籍贯:安徽亳州,单位:亳州市第三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