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德育渗透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颜显康
[导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颜显康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仁居中心小学 广东 梅州 514600)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需要完善,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中的代表性学科,在教学当中是德育教育较好的载体。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学会通过语文课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对策探究
        1.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工作的渗透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我。德育是一本百科书,学生能够查阅到解决人生困惑的答案,德育是一座灯塔,指引着学生前进的道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 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在下文当中我们主要首先分析德育教育工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渗透策略。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语文是学生学习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培养学生多项的基础性的能力。在传统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主要以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为主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于文章的解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中的思想,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升自我,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提升的表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是德育教育的一个载体,同时其也是人文类学科的代表性学科,在课本教材内容当中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课本中的语言让学生汲取精神食粮,帮助学生能够领悟到中华文化的精髓部分,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个全新的意识,从而将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其次是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在德育教育渗透工作当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成长过程当中形成正确的意识,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口头式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全方面渗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教学方案的调整不断提升自我。拓宽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认知,从小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大方向。最后德育教育能够提升语文学习质量。德育教育工作在渗透的过程当中注重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其不仅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态度,同时也影响学生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状态,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3.1结合多项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采取高效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式一项关键性的教学工作。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所以在德育工作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将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子啊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用多项教学方式。像是教师在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活跃的气氛下进行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好备课的工作,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项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将德育教育的知识体现在课堂当中。像是在学习《雨燕》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雨燕,如何在这种激烈的环境当中展翅翱翔,让学生将一种激昂的情感迸发出来,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语言文字的力量。然后教师将课本的背景进行讲述,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通过雨燕来隐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让学生学会坚守正义,遇到黑暗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进行抨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同时还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3.2通过阅读和写作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工作
        在语文教学当中阅读和写作是较为关键的部分。阅读能够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阅读中感悟到人生的道理。而写作则是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述的一种途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和经典美文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的受到作者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作者的一些文章产生共鸣,从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调整,所以在阅读当中教师可以加入德育教育的元素。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去选择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性工作,帮助学生在自主理解和感悟后进行完善,让德育教育工作更加系统。其次在写作当中,教师应该学会让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述,在写作当中学生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也会让学生能够在写作当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师可以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尝试理清自己写作的思路,在写作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写作,学生当写完后能够去欣赏自己的佳作,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一种写作的习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
        3.3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其不仅体现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同时还要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处,这样的德育教育工作才是有效的。像是在学习关于亲情的课文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所感触,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能够将自己这份理解体现在实际行动当中,在家庭当中学生能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中能够学会分享自己的一些趣事减轻父母的辛劳。又或者在学习尊师重道的过程中,教师在今后能够学会见到老师打招呼,尊重教师的辛勤付出,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将德育知识真正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将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举止当中,这才是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质性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活动当中提升和锻炼自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于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教学方式的调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同时教师通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部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当中,体现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质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学娟.现阶段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创新策略分析[J].才智,2020(01):213.
        [2]安洪静,孙洪斌.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亚太教育,2019(01):26.
        [3]李惠媛.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德育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3-374.
        [4]袁乐.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8(08):36-37.
        [5]万春莲.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